新华每日电讯@作家梁鸿:在父亲坟前感受到逝者的生命力|草地·访谈( 五 )


梁鸿:今年还没回去 , 以前一年至少两三次 。
草地:【新华每日电讯@作家梁鸿:在父亲坟前感受到逝者的生命力|草地·访谈】很多乡村写作者都和乡村有一些利害关系 , 这种现实会不会让您在写作时感到为难?
梁鸿:这个还挺复杂的 。 回到家乡的感觉并不都是愉快的 , 说实话有时各种人情世故 , 也让人非常灰心丧气 。 一方面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子的 ,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已成为过客 。 其实反过来想 , 大家都在认真养活自己的孩子 , 认真努力地生活 , 不对吗?
故乡对于我们这些离开家的人而言 , 可以提供反思生活的特别重要的视角 。 对于家乡的感情可以用爱恨交织来表达 , 但爱恨交织里面 , 也是因为爱才产生那些难过 , 才会觉得灰心丧气 。
人离开故乡 , 会重新反观自己的生活 , 会更加努力 。 也只有故乡才能给你带来这些思绪 , 观看其他任何风景都不会有的 。 有些地方是很美 , 但它不会让你五味杂陈 。
所以我觉得故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 不能简单地评判 。 不管失望也罢 , 灰心丧气也罢 , 难过也罢 , 这都是故乡给予你的非常重要的情感 。
草地:前不久您修订出版了《神圣家族》 , 写的是小镇里的群体命运 。 从最初的《中国在梁庄》“在乡村里看中国” , 再到《神圣家族》“在小镇看中国” , 两个视角有何不同?
梁鸿:其实差别不是特别大 。 小镇和乡村不像城市和乡村之间有截然不同的形态 。 小镇上有一些经商的人 , 但大部分都还是农民 , 在小镇周边都有自己的土地 。 小镇大部分是由乡村的集市慢慢发展而来的 , 所以小镇和乡村之间是连续的 , 它不是一个断裂的、二元对立的产物 。
新华每日电讯@作家梁鸿:在父亲坟前感受到逝者的生命力|草地·访谈
本文插图

梁鸿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0
草地:此前您教儿子学河南话 , 成功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梁鸿:他不排斥学河南话 , 只是说得不好 。 因为他常年在北京 , 说河南话还是比较困难的 。 我觉得对他而言 , 就是个北京的孩子 , 但是他母亲的老家是梁庄 , 他也经常跟母亲一块回家去玩 , 对于梁庄 , 他会有一个记忆 。
草地:您写了这么多乡村社会的荒诞 , 那您理想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梁鸿:我说过从来没有桃花源的村庄 。 理想乡村是什么 , 这个我真是回答不出来 。
监制:姜锦铭 | 责编:李牧鸣、刘小草 | 校对:饶小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