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这命,是续还是不续?( 三 )


4
更大的争议来自其使用目的 。本次任务中的目标卫星已经在轨工作19年 。19年前升空、更久以前完成研制的它不太可能预留对接口 , 因此服务卫星MEV-1只是以物理连接的方式抓住对方 , 然后通过自身动力带上Intelsat 901一起机动工作 。
这意味着 , 任何一颗不受控的卫星——无论是否装有对接机构 , 都可能被另一颗卫星捕获 。来者是客 , 成就一段外太空提供上门服务的佳话;来者为敌 , 则可能轻而易举摧毁自己 。
当然 , 这并不只是卫星在轨服务技术面临的悖论 。从远古时代的冷兵器到信息社会的人工智能 , 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可造福人类 , 亦可毁灭世界 。
无论引发多少忧虑 , 技术仍然在继承与创新之中前行 。诺格公司正在制造的第二个服务飞行器在工作模式上有所优化 , MEV-2与目标卫星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对接 。也就是说 , 被救援卫星不需要中止工作并升轨至“坟墓轨道” , 它可以留在原位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服务 。MEV-2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号火箭发射 。
紧随首次任务的成功执行 ,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将诺格公司选定为“地球同步卫星机器人服务”(RSGS)计划的商业合作伙伴 。在诺格的MEV平台上 , DARPA将加载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的灵巧机械臂、工具和传感器 , 用来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提供更多服务 。“对我们宝贵的静地资产实施检查、修理、延寿和改进不仅能够办到 , 甚至可走向常态化 。”
商业卫星的第一次交会对接 , 诺格成功了 , 这一事件为整个在轨服务市场注入乐观信号 。美国智库、北方天空研究所(NSR)3月发布的“在轨服务和空间态势感知市场”第三版报告认为 , 到2029年 , 卫星寿命延长、重新定位、脱离轨道、打捞、机器人和空间态势感知等应用的累计收入将超过31亿美元 。
来源:2020年3月1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人造卫星]这命,是续还是不续?】监 制:胡艳芬 责任编辑:林睎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