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更好一些?

有人问:随园诗话中 , 袁枚提到的于耐圃相公和鄂西林相公的的两幅对联 , 到底是谁写得更好一些呢?
前言
《随园诗话》的作者清朝诗人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 , 这是一本关于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的著作 , 题主的问题出现在卷一:
于耐圃相公 , 构蔬香阁 , 种菜数畦 , 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鄂西林相公 , 亦有菜圃对联云:“此味易知 , 但须绿野秋来种;对他有愧 , 只恐苍生面色多 。”两人都用真西山语;而胸襟气象 , 却迥不侔 。
这两幅对联在清朝人梁章钜(1775-1849)的《楹联丛话全编》中也能见到:
于文襄公敏中尝治蔬圃 , 自题圃门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鄂文端公鄂尔泰亦有菜圃长联云:“此味易知 , 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 , 只恐苍生面色多 。”用意各别 , 皆格言也 。
袁枚认为于耐圃相公和鄂西林相公“胸襟气象 , 却迥不侔” , 而梁章钜却说“用意各别 , 皆格言也” , 一个有高下之分 , 一个说他们平分秋色 。
到底随园老人评价中 , 于耐圃相公的好呢 , 还是鄂西林相公的好呢?这样分有没有道理?
[袁枚]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更好一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三个人物
这里提到了两个相公 , 相公是旧时对于宰相的尊称
于耐圃相公 , 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于敏中(1714年—1780年) , 字叔子 , 一字重棠 , 号耐圃 , 江苏金坛人 。于敏中出身簪缨世家 , 他在乾隆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 曾作为汉臣首揆执政 , 因此被称为于耐圃相公 。
鄂西林相公 , 指康乾两朝的重臣鄂尔泰(1677—1745年) , 西林觉罗氏 。雍正帝驾崩时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 , 担任总理事务大臣 , 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等 。
袁枚说“两人都用真西山语” , 真西山 , 指南宋的真德秀(1178年—1235年) , 号西山 。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 , 继朱熹后的理学传人 , 创“西山真氏学派”人称“西山先生” 。
[袁枚]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更好一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很多人认为鄂尔泰更胜一筹
不少人评价鄂尔泰这副对联的胸襟气象更胜一筹:
此味易知 , 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 , 只恐苍生面色多 。
原因很明显 , 下联有悲天悯人、同情苍生的意思 。
不过 , 也有人认为 , 下联“对他有愧 , 只恐苍生面色多”有点高高在上、俯视百姓的优越感 。
而于敏中的对联 , 似乎境界、气象窄小:
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
今日正宜知此味 , 上联与鄂尔泰的上联相仿 , 下联也只从自身说起 , 没有显示出更广的胸怀与志向 。于敏中姿态放得比较低 , 没有鄂尔泰的气魄 。
因此被认为与鄂尔泰的气象“迥”不侔 。大多数读者都比较认可袁枚的这种判断 。
是这样吗?
[袁枚]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更好一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于敏中的气象
梁章钜认为二人“用意各别 , 皆格言也” , 是对二人给予同等的评价 。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于敏中对联里面暗藏的机关 , 不过 , 首先要知道真西山说了什么?
在南宋罗大经 的 《鹤林玉露》中有这么一段:
真西山论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 , 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余谓百姓之有此色 , 正缘士大夫不知此味 。若自一命以上至于公卿 , 皆是咬得菜根之人 , 则当必知其职分之所在矣 , 百姓何愁无饭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