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疫情来临她勇敢走进隔离病区,如今盼着回家吃爸爸做的菜
【『病区』疫情来临她勇敢走进隔离病区,如今盼着回家吃爸爸做的菜】楚天都市报4月2日讯(采访人员陆缘 通讯员游乐 李雪)从1月15日踏进感染楼隔离病区开始 , 护士毛建芳就住到了医院安排的隔离酒店 , 到现在已经79天了 。 再过几天 , 她就能回家吃上爸爸烧的一手好菜了 。
本文插图
刚定亲就披上战袍走进隔离病区
今年28岁的毛建芳是协和东西湖医院护理部的一名干事 , 曾在重症医学科从事过4年的重症护理工作 。 单眼皮、笑起来甜甜的 , 还有两个酒窝 。 虽然戴着口罩 , 但是弯起的眼角也总是让你忍不住想多看她一眼 。
去年接近尾声的时候 , 她的准公公婆婆拎着家乡的特产和彩礼大老远从甘肃赶来 , 准备给两个恋爱多年的孩子订个日子 。 毛建芳选在了2020年2月2日领证 , 说这一天是千载难逢的“对称日” , 既特别又有意义 。
然而疫情的发生让武汉紧急按下了暂停键 , 1月初 , 毛建芳所在的医院发热患者急剧增多 , 当她了解到感染楼隔离病区夜班护士严重不足 , 且有些护士没有重症护理的经验后 , 毛建芳甚至都没有跟家人商量 , 简单地给父母发了条“爸妈 , 我要去感染科支援了”的消息后 , 就向护理部主任提出申请“让我去吧 , 我在重症待过 , 我有经验” 。
就这样 , 她没有如愿穿上婚纱 , 却在1月15日这天披上战袍走进了感染楼隔离病区 。
本文插图
那时医院感染科同时开了三层楼 , 床护比严重不足 , 因患者不能有家属陪床 , 除了繁重的护理工作之外 , 护士还承担着护工、清洁员、子女的角色 , 工作量是以前的三倍以上 。
毛建芳说 , 她在感染科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 , 第一次穿防护服时手足无措 , 第一次带N95口罩时喘不过气 , 第一次接触疑似、确诊患者时他们眼神的无助感 。 因为穿着防护服、带着两层手套 , 毛建芳打针抽血完全看不见 , 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摸到血管 , 4个小时下来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 她说 , 最艰苦的是 , 想上卫生间而怕浪费防护服也只好忍着 。
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后 , 她的家人其中包括她的准婆婆 , 都要求一定要开个视频见见她 , 他们没有表露出过份的担忧 , 每次结束的时候都会叮嘱一句“注意做好防护 , 都等你回来 。 ”
本文插图
三区两通道 , 工作一天开门720次以上
感染楼隔离病区与普通科室非常不一样 , 在医院它是一栋独立的楼 , 病区的布局是三区两通道 , 第一次进入病区 , 毛建芳的第一印象就是:门好多啊 。
毛建芳刚进隔离病区的时候 , 还有点不适应 , 因为每进一个门她都要不停地开 , 然后关上 , 再消毒手 , 再去另一个病房 , 循环往复 。
粗略统计下来 , 病区每一个患者平均一天要打十瓶以上点滴 , 加上查房、抽血、测量体温、一日三餐配餐和生活护理 , 照顾护理好一位患者 , 护士每天至少要进入单独隔离的病房30次 , 进入一次必须要开关2扇门 , 病房是按两名患者一间设置的 , 一层楼共有12间隔离病房 。
毛建芳每天从早上交接班之后就开始发放患者的早餐 , 早餐过后给患者换氧气湿化瓶水、氧管 , 9点左右开始做治疗 , 打针、雾化、抽血、量体温……穿梭在密不透风的隔离区 , 忙碌到戴着护目镜上全是雾气 。 但有的患者因为恐惧抗拒治疗 , 有的因为上了仪器不适应不配合治疗 。
28床的周婆婆80多岁了 , 呼吸非常困难 , 身上放着心电监护仪和血氧仪 , 她不习惯在床上解决大小便 , 非挣扎着要下床 , 毛建芳拗不过 , 只得先把仪器暂时去掉再小心搀扶着她去洗手间 , 回来再重新摆好仪器 , 可是因为下床走路的缘故 , 周婆婆的呼吸更困难了 。
推荐阅读
- 困境儿童@民政部:15省份救助保护393名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
- 『武汉』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一季度』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疫情防控#【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
- 「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黑龙江』黑龙江对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国海关累计投入一线卫检人员超27万人
- #北京#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 北京疫情减租政策延长2个月
- 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防止聚集性疫情反弹 继续常态化科学防控
- [疫情]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 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