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归于五代南唐徐熙名下的这幅《雪竹图》 , 给人的视觉印象极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 也许是年代久远 , 绢布颜色变暗的缘故 , 它更像是一张在傍晚时分 , 或是灯光映射下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
我很怀疑 , 如果多盯上这画面几分钟 , 就会从湖石、竹丛之后的幽深庭院中 , 走出几位古装的人物来 。
他们也许是一千多年前南唐宫廷里 , 正独自踌躇于雪地中吟诗觅句的王孙公子 , 你几乎可以听见他们脚踩着雪和草丛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也许 , 她们是几位穿红着绿匆忙而过的宫女 , 正在另一侧轻言细语地吐着吴侬软语 , 头上的金钗、腰间的佩环发出一些碰撞声 , 虽轻微 , 但这叮咚的脆响声经过宫墙的反射 , 很快就将被传递到这个角落 , 将竹稍上、枯叶上的雪震落几许 。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徐熙(传)《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壹落墨法这一刻没有风 , 一切都很安静 。
几株挺直的竹 , 并未完全被纳入镜头中 。 左侧的枯木 , 也仅仅露出了一截身影 , 而它几张残破的叶片 , 又出现在画面的左上角 。
这些被虫蛀后 , 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树叶 , 对这一季的命运捉弄忍受了太久 , 它们早无心停留于枝头 , 盼着寒冬来临 , 让这一季小丑般的生命快点结束 。
画中全身出镜的是中央这几块湖石 , 它们错落有致 , 像几只有着生命的小动物 , 正在暮色中窃窃私语 。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局部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细部1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细部2
和我一样 , 被这画作中所描绘的这一场景和所有细节所震撼、感动人中 , 包括有一位名叫高居翰(JamesCahill1926——2014年)的艺术史学者 。 他认为 , 这幅画最成功之处是完全看不见艺术家雕琢的痕迹 。 当观众面对画中景物 , 会完全忘记它是由艺术家加工完成的视觉幻象 。 【注1】
美国人高居翰没有像国内的学者们 , 更关注研究画家所采用的笔墨技法及风格传承 , 他将这幅描绘江南景色的画作与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北方山水画大师李成(919——967年)、范宽(950—1032年)们并提 , 认为是同一时期的画家所做 , 但并没考证作者是谁 。
将这幅《雪竹图》归于五代南唐画家徐熙名下的是中国学者谢稚柳(1910年—1997年) 。 谢稚柳原名稚 , 字稚柳 。 谢先生中年时期曾跟随张大千同赴敦煌 , 到了晚年 , 开始潜心研究“落墨法” 。
所谓“落墨法” , 源自画史中对徐熙画技的零星记载 。 在北宋郭若虚编撰的《图画见闻志》中 , 在徐熙一条中引用了两处史料 , 均提及此法 。
其一是与徐熙同时期的南唐才子徐铉(916—991年)的说法 , 郭若虚引用了他一句话:“落墨为格 , 杂彩副之 , 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就是说徐铉认为徐熙的技法特点是主要用墨来塑造形象 , 辅以色彩 , 但渲染与墨迹并不杂糅 , 色彩并不参与笔墨对物像基本形体塑造 。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细部3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细部4
国民画报:南唐徐熙与《雪竹图》之谜:那张雪后黄昏曝光不足的老照片
文章图片
《雪竹图》细部5
徐铉在南唐时期 , 官至吏部尚书 , 与韩熙载齐名 , 世人称为“韩徐” 。 他也与其兄徐锴、徐熙一起也被人称作“三徐” , 名著江左 。
宋太祖赵匡胤伐南唐时 , 这位徐铉曾多次奉后主李煜之命参与外交谈判 , 希望求和 。 他口才极好 , 把赵匡胤说毛了 , 于是怒斥:“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 , 卧榻之侧 , 不容他人酣睡!”——由此 , 为我们的汉语成语宝库中增添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句子:卧榻之侧 , 不容他人酣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