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都源自于这一点没有解决,你所有坏情绪( 二 )


事实上远远没有 , 我们观察到的仅仅只是无数个角度中的其中一个 。
如果不能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 我们就很容易以偏概全地去对待这个世界 , 然后产生各种偏误 。
就像一些男女初识之后 , 便因一面之缘而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的真命伴侣 , 直到熟悉之后才发现是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
【#粥左罗#都源自于这一点没有解决,你所有坏情绪】所以自古就有“日久见人心”的处世箴言 , 因为时间久了就可以在各种场景下多维度地观察一个人:
生气的时候、高兴的时候、遇挫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对待弱势群体、对待富豪权贵、对待娱乐消遣、对待学习自律……
那些习惯从单一角度去识人的人 , 往往比较单纯 , 也更容易受伤——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多角度认知事物的意识 。
当然 , 就识人而言 , 听一个人说话就能大致推断出他的学识和修养水平 。
比如那些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 总是对自己的主观见解异常坚持 , 对别人的观点又水火不融的人 , 基本上可以归为学识浅薄或修养一般的人 。
因为学识浅的人通常除了自己的原始视角之外 , 很难感知其它外部视角 , 所以就会盯着第一判断死死不放 , 以致修养表现也不高 。
而反观那些学识水平高或修养水平好的人 , 他们在表达观点时通常都非常谨慎 , 常用“也许、可能”等不定性词 。
这真不是故意谦虚 , 而确实是因为懂的越多 , 看到的角度越多 , 就越知道不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把事情描述清楚 。
换句话说 , 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 , 也取决于自身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
只有单个角度的人容易陷入固执、急躁、钻牛角尖 , 而拥有多视角的人就会变得更宽容 , 情绪会更平静 。
世界是多维的 , 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
我们每一次的观察、表达和行动 , 都只能影响这个多维世界中的一维 。
明白了这个道理 , 就能理解这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招术能够通吃所有的问题 , 我们所接触到的观点、方法通常都只适用于特定的角度或范围 。
就像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说透一个观点(包括本文) , 甚至一本书也不行 。
很多领域内的泰斗在针对一个主题洋洋洒洒写完几十万字的论述之后 , 都会发自肺腑地在书中申明:自己的见解非常有限 。
《系统之美》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就在书中前言写道:
我想告诫大家 , 本书和其他所有书籍一样 , 也存在偏见和不完整性 。 我在本书中阐述的内容可能只是系统思考领域的九牛一毛 , 如果你有兴趣去探索 , 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 而远不止本书所展现的这个小世界 。
事实上 , 德内拉·梅多斯对“系统”的认知已经非常非常牛了 。
所以 , 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平和、更智慧 , 就要首先认知到这个世界的多维性 , 并把这个意识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
如此 , 我们方有自我改变的可能 。
02
成为一台更好的“相机”
用相机拍照来理解多视角真是一个不错的类比 , 因为它同时还包含了另一层涵义——相机本身的差别 。
就像你和我在同一角度拍摄摩托车 , 最终也可能得到两张不同的照片 , 因为镜头的差异、像素的不同或对焦点不一样 。
所以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不仅视野小 , 颜色偏差严重 , 而且可能是模糊的 , 和真实本源相差甚远 , 而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则更接近真实 。
这隐示着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 , 所以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的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 。
很多人成年后就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了 , 因为看不惯老一辈人的言论、习惯 , 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干涉) 。
很多儿媳跟婆婆也都不和睦 , 在对如何带孩子的问题上常常矛盾不断 , 包括最亲密的夫妻或情侣 , 也常常因为对同一件事的分歧而相互怄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