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美国,有30万中国学生在假装留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的「抱团」行为?
下面的回答褒贬不一 。
有的认为 , 留学生抱团很正常 , 到了陌生环境里 , 和有共同点的群体混在一起是本能 , 更能获得归属感也是事实 。 还举了印度人抱团更严重的例子 。
有的认为 , 抱团不是问题 , 可以理解也不反对 , 但并不鼓励 , 与其扎在中国人堆里 , 过着和国内一样的生活 , 不如考虑如何融入更实际一些 。
无论持有哪一种观点 , 大家都有自己的论述和想法 , 在浏览完所有的答案之后 , 赞同最高的匿名回答里 , 这么一段话深深戳中了我:
出发去德国之前 , 我的教授给我写了一封邮件 , 里面说:
“这两个月的时间十分宝贵 , 请你务必把自己 , 充分的 , 百分之百的的融入到德国的文化里去:
去高峰期挤电车 , 去路边小摊买吃的 , 去酒吧和陌生人一醉方休 , 去乡下和晒太阳的老人聊聊天 。 不要觉得猪肘和啤酒难以下咽就不去尝试 , 也不要因为路边的亚洲餐厅多就给自己找借口 。
我希望你回到美国的时候 , 不只是对德国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 , 更能明白 , 这些历史是在一块什么土地上 , 由谁来写就的 。 不论你以后是继续去读更多的书 , 还是在生意场或是国际政治上和德国人打交道 , 这些看似无聊的琐事都会不断的带来新的启示 。
即使你的人生从此以后和德国无关了 , 你也至少可以有这个自信去说 , ‘既然我能在两个月里适应德国 , 为什么还要忌惮其他国家呢?’”
这段回答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 , 是因为教授的邮件中 , 传递的正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跳出舒适圈” 。
“舒适圈”这个词频频和留学生联系起来 , 也常常被夸大 。 甚至一些学生直接提出“我去美国读书 , 但我只和中国人玩”这样让人听了心头一跳的口号 。
我们虽不能拿是否能融入本土学生的圈子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在讲究社交和人情的世俗观念里 , 朋友圈的容量大小、品质高低是评估个人成功指数的一大标准 。
那么 , 当今留学生有哪些舒适圈现状?在舒适圈有什么危害呢?又该如何走出舒适圈呢?我们一起看下面的内容 。
留学生舒适圈4大现状
近些年 , 出国读书的人数逐步增加 。 无论你去任何大学 , 似乎都能找到一两个来自中国的小伙伴 , 这为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封闭的舒适圈 。
能说中文就不说英文
很多中国留学生刚去的时候英语不好 , 别人说的听不太懂 , 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外国人聊天 , 就算遇到个主动点的外国人 , 一张嘴 , 蹩脚的英语就先把自己吓倒了 。 再加上文化背景 , 成长经历有很大的不同 , 久而久之 , 即便是英语有所长进 , 但没有共同语言这个问题还是让人打退堂鼓 。
推荐阅读
- 『北京市』那个留在美国当服务员,也不愿回国当教授的数学天才,如今怎么样了
- 『国籍』父母均为北大教授,儿子北大毕业加入美国籍,如今突然回国引热议
- 李咏:李咏女儿考上美国大学!晒录取通知书超激动,母女疑至今滞留国外
- 「」都说公务员收入低,有种公务员年薪30万,将来还可能成为主流
- 【清华大学】清华要免试录取他,麻省理工给了他35万,成功的将中国的天才挖到了美国
- 清华大学:清华免试录取他,麻省理工却给他35万,成功将中国天才挖到美国
- 『招生』到美国去留学,已经沦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 中小学@美国高中中文试卷, 看第一题就懵了
- 清华大学■美国人对中国大学的评价:南大第六名,武大挤不进前十!准确吗?
- 留学生:逛街不戴口罩,18岁留学生抵京后被送往小汤山,美国空气不再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