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业软件」中、日、美、德,四国工业软件比较( 三 )


中科院飞箭有限元软件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中科院梁国平教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亲眼看到了国外有限元领域的发展 ,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由于有限元软件的适用面广、通用性强、程序复杂、编程和计算存储量大 , 所以编写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 这是一般没有专门的软件研发机构而要用到有限元软件的公司和研究所远远不能承受的 。 于是1983年梁国平教授回国 , 准备开发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 。
1989年 , 52岁的梁国平终于开发出该系统的第一版 。 该版解决了有限元程序中线性部分的程序自动生成问题 。 之后的两年 , 又完成了非线性的程序自动生成的部分 。 这就是FEPG , 后来被称为飞箭 。 其最大的原创性是有限元语言 , 执行效率很高 。 这个创举 , 连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仿真软件公司MSC都注意到了 。 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之后 , MSC甚至跑过来跟梁先生谈收购 。
梁国平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 一时间赞誉无数 。
1993年7月26日的《人民日报》曾经如此报道 , “梁国平首创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 , 数天内可完成数月才能完成的编程工作” 。
严谨的中科院鉴定委员会1993年8月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 “该系统不同于通常的有限元程序 , 而是有限元程序的生成系统 , 使用者只要提供相应信息 , 就能自动生成所需的有限元FORTRAN源程序... , 该系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
终于 , 1999年 , 北京飞箭软件有限公司在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新和台湾著名企业家陈荣课的个人投资和帮助下成立了 。 并在第二年开发了全球首套互联网有限元软件 。
此时的飞箭不仅是国内领先的软件公司 , 更是仿真建模领域的意见领袖 。 2007年 , 中科院与飞箭向国务院提出了发展建模仿真的战略建议 , 这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的《基于仿真的工程科学SBES》报告还要早 。 但这两份报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 我们的发展建模仿真战略建议石沉大海 , 美国却在2009年确立了计算仿真国家战略 。
至此 , 高低立现 。
除了飞箭 , 当时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SAP84 。 这是北大力学系袁明武教授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SAP80软件为基础主持开发的 。 经历了学习消化和自主创新阶段 , 到1984年的时候 , 新版本功能大大超过了当初的SAP80 , 这也是产品名称中“84”的由来 。 袁明武教授彼时已经坚定地认为 , 开发工业软件 , 是力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
后来这个软件的各个版本 , 被国内一千多家用户应用于在工程设计和研究的场合 。 在长江三峡大坝的初步设计、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抗震分析、北京西客站屋顶结构等都有用过 , 也曾用于客车车身优级强度验算等机械产品 。 然而 , 这个面向通用仿真的软件 , 最终折在了商业应用的道路上 。
当时 , 大多数国产软件都是在商业应用上阵亡的 。 其中有内忧 , 也有外患 。
内忧是:工业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它需要依赖工业数据和工业知识 , 依赖用户的使用和“反哺” 。 而这一时期的CAX软件大多数出自高校和科研院所 , 或者一些纯IT公司 , 工业企业基本上不参与软件开发 , 也不屑于使用 。 这就为软件应用的埋下隐患——脱离了用户的“学院派”绝大多数不适合企业应用 。
外患是:正当飞SAP84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 , 国外工业软件大举进入我国市场 。 在这种看不见的领域 , 美国商业化成熟度很高的ANSYS、MSC , 友好亲和的用户界面 , 奇快的计算速度 , 迅速捕获了用户的心 , 一时“国产软件跟国外没法比”的刻板印象挥之不去 , 甚至直到现在 。
国产工业软件终于销声匿迹 。 于是乎 , 国内市场在核心工业软件领域:CAD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 , 被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占据达90%以上 , 国内数码大方、中望软件等只占不到10%的市场 。 CAE仿真软件市场领域 , 被美国ANSYS、美国ALTAIR、美国MSC等公司占据了几乎全部市场份额 。 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管理类工业软件领域 , 高端市场被德国SAP与美国ORACEL公司垄断90%以上 。 用友、金蝶等国内软件企业虽然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的80%左右 , 然而产品附加值极低 , 2017年德国SAP公司营收达235亿欧元 , 国内软件龙头企业用友网络只有63亿元人民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