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关注“气候与水”( 三 )
本文插图
图6 1961-2019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国家气候中心 , 2020)
中国第二个区域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是季风气候 , 季风的强弱分布和推进会影响雨带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季风区 , 就是东部地区 , 图7中红点子和蓝点子截然分开的 , 长江和淮河以南都是蓝点子 , 以北都是红点子 , 这是我们季风区 , 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季风区的地方是南涝北旱 , 南面是降水偏多 , 北面是降水偏少 , 这样就影响我们北方的水资源 , 即北方水资源短缺 。 我们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南水北调 , 这就是国家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
在我国西部地区 , 大家看到图7 , 它是蓝点子 , 蓝点子是变湿的 , 西部是干旱区 , 它变湿了 , 就是说干旱区局部呈现了一定的暖湿化趋势 。
本文插图
图7 1961-2010年夏季降水趋势变化分布(Ding and Si Dong,2013)
我们再进一步从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来看(图8) , 西部地区都是蓝的 , 这就代表干旱程度在减弱 , 那就是变湿 , 当然气候也在变暖 , 因而 , 实际上是西部大部分地区都是变暖变湿的 , 也就是暖湿化了 。 当然并不是说它就改变了气候型 , 至少它的降水和湿度在增加 。 再看我国东部的季风区 , 黄颜色的地方就是干旱的地区 。 在北方 , 一直到东北大部分地区都是黄颜色 , 也就是干旱的 。 另一个干旱区也值得我们注意 , 在西南地区 , 也是干旱的 。 这几年我们都知道 , 西南地区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干旱 , 这些都是受季风减弱的影响 。 当然 , 在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 基本上是多雨 。 图8中蓝颜色的地方 。 这就是所谓我们看到西部的暖湿化和季风区南涝北旱这么一个主要的特点 , 这是第二个特点 。
本文插图
图8 中国年干旱日数线性变化趋势(1961-2015年)(国家气候中心 , 2018)
本文插图
图9 上图:1950-2017年中国主雨带的年际变化;下图:1950-2017年PDO的变化(国家气候中心 , 2018)
气候变化也有自然因素在影响 , 实际上主要是海洋的影响 。 图9下图反映的就是太平洋海洋温度的变化 。 可以看到 , 海表温度暖冷在五六十年之间经历了40年为一个周期的变化 , 先是冷海温(在零线以下) , 然后暖海温 , 再冷海温 。 相应中国东部的雨带 , 在冷海温的时候 , 雨带是向北的 , 可以到达华北 , 在暖海温的时候 , 雨带偏南 , 雨带到达长江领域 。 现在我们正在等着下一个雨带的南北变化 。 这就是第三个特点:自然的因素对中国季风雨带的年代际影响 。
从上面这三个特点来看 , 对于我们中国总体来说 , 降水不断增加 , 但从区域来看 , 在东部季风区是南涝北旱 , 西部是暖湿化 , 除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外 , 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 如海洋PDO 40年一个周期性变化 。
全球和区域既有相同的地方 , 又有不同的地方 , 相同的地方就是降水都在增加 , 但是中国又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 , 这是区域的影响 。 西北干旱区现在也在变湿变暖 , 局部呈现暖湿化趋势 , 当然它本身还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带 , 但是它降水量在增加 。 而在东部季风区 , 是南涝北旱 , 因为季风有强有弱 , 弱的时候它又到不了北方 , 那北方就是容易干旱 。 这种变化又受到海洋等自然原因的调节 。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 , 全球气候变化不但引起了全球湿者越湿、干者越干 。 对于区域的气候 , 特别是我们中国 , 不仅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而且也有自然因素造成的明显的变化 , 比如说南涝北旱等等 。
推荐阅读
- 「产业气象站」5G时代大有可为?2020为何会出现5G无用论?
- 相差@直击 辽宁省GDP最高的市和GDP最低的市, 相差16倍
- 「产业气象站」如果瘫痪了会造成什么影响,用于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的系统
- 产业气象站▲固守高端显示技术领先地位,三星、LGD皆弃LCD
- 「产业气象站」莫比乌斯带原理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莫比乌斯带怎么做
- 『产业气象站』微纳星空无人机卫通终端产品成功完成批量交付
- 「汽车资讯」XC60直击沃尔沃共振车黑!,新豪华车市日益年轻化
- 海南日报▲清明期间海南天气预报来了!连续三天都是……
- 工作:发布会直击| 复工以来 河南省消防救援队帮助整改火灾隐患10402处
- 产业气象站■又学了一招,钢中碳含量的7种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