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武汉“清零”背后:驱赶ICU病房死神
作者丨陈红霞,刘迅,李倩
重症病人不能说话 , 医患之间最多只有眼神的交流 。 对比普通病房 , 重症病房的医护工作十分“寂寞” 。
女病人梅君一进ICU病房 , 朱桂军注意到她的嘴唇、脸色甚至指甲因为缺氧已变成紫绀色 , 人已经昏迷 。 安放病人的同时 , 值班医生已经给她戴上氧气面罩帮助吸氧 。
之前 , 普通病房的医生就多次来电话催问有没有床位 。 “她年轻啊 。 ”朱桂军解释说 。
接上仪器 , 屏幕上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40% 。 “血压50!”值班大夫盯着血压计 。
吸氧让病人血氧饱和度慢慢上来了一些 , 等病人的生命体征开始平稳后还需要尽快做气管插管——朱桂军把自己的想法同值班医生交流了一下后吩咐值班医生和护士各就各位 。 值班医生先给病人注射肌松和升压药 , 护士推来呼吸机、准备好气管插管设备 。
用氧气面罩吸氧 , 病人血氧饱和也能恢复到80%-90% , 但只能持续半个小时左右 , 如果不插管血氧饱和还会掉下来——这在ICU病房虽是常识 , 但大家三四天前才刚刚从河北不同地区医院汇聚到武汉 , 契合度还没有那么高 , 工作流程、工作习惯还在磨合之中 。
气管插管是针对极危重患者最重要的抢救方式——将特制的气管通过口腔或鼻腔 , 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 , 能让患者气道通畅 , 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前病房医生的电话推断 , 这个女病人缺氧已持续数日 , 如果不马上抢救 , 分分钟有严重低氧血症导致死亡的可能 。
略感欣慰的是 , 医生做检查时她会有下意识的反抗动作 , 说明尚没有深度昏迷 。
朱桂军对这个病人印象深刻 。 “她大概40岁 , 父母因为新冠肺炎已去世 , 老公也被感染了 。 ”3月19日 , 朱桂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回忆当时抢救情况 , 虽然已经时隔多日 , 依然痛惜不已:“包括医院领导都来电话 , 问能不能尽快抢救 。 但ICU一直没空床 , 进不来 。 ”
朱桂军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 。 作为河北支援湖北首批抗疫医疗队重症组组长 , 1月28日率队接管武汉市第七医院ICU病区 , 成为河北省首批援鄂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 , 这之中来自四院的有四个人 。
本文插图
ICU病房在疫情下 , 值班医护人员因为穿着防护服 , 体力消耗更大 。 资料图片
插管风险
“这个病人的插管过程不是特别顺利 , 因为她的氧合特别的低 , 这种情况下一插管的话 , 病人容易死亡 。 ”朱桂军回忆说 , “插管之前还要给病人一定的药物 , 不给的话 , 病人会抵抗 , 管子会插不进去 。 我们紧急配置升压的药物 , 同时会有人专门盯着监护仪 , 还要不断的给病人测血压 , 看着病人的血氧饱度 , 汇报给我们插管的医生 , 因为他插管的时候看不到这些情况 。 插完管之后 , 因为机械通气本身有低血压作用 , 一接上呼吸机通气 , 血压会突然降下来 。 我们还要不断调整用药 , 包括病人用药 , 输什么液 , 这边还得维持病人的循环 , 所以这个过程其实蛮难的 , 当时抢救的过程也很紧张 。 ”
等到插上管、上了呼吸机 , 从仪器上看她的血氧饱和度就开始一点点往上走 , 血压也在慢慢的恢复正常 。
朱桂军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 这时 , 隔离衣防护服内已浑身湿透 。
大约半小时后 , 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 。 从病人的脸色也能看出来 , 缺氧的状态慢慢有所缓解 。
1月18日 , 武汉第七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 门诊全部用于接诊发热患者 , 所有病床全部用于收治新型肺炎疑似病例及确诊轻症病例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定点托管 。
1月22日开始收治患者 , 当天就涌入1300多位发热病人求治 , 很快 , 普通病房和ICU已人满为患 。
推荐阅读
- 健康界■第二版)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
- 「肺炎」活动轨迹公布!青岛新增输入确诊病例详情通报!
- 『武汉』援鄂医生:50天就像过山车,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应该被更多关注!
- #健康零距离#重症患者自行购药攻略,附武汉50家定点药店名单,社区不再代购药
- 「半岛晨报」李兰娟:新冠肺炎发病第二周是病情进展关键窗口
- 北上广,成都,重庆,武汉等发达地区普通一本比北方(除北京)211更容易在本地找工作吗
- 中国青年网@国家卫健委: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地区不会无缘由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 「乙型肝炎」新冠肺炎患者需终身服药?这是愚人节最大的谣言
- 「肺炎」山东新增3例输入确诊病例,详情公布!
- 一个女孩子独自去外地,需要注意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