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援鄂医生:50天就像过山车,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应该被更多关注!


(****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张萌)2020年3月31日 , 辽宁援鄂第三批医疗队队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张健同队友们返回辽宁 。 从2月9日接到援汉通知 , 10日凌晨随医疗队抵达武汉 , 到31日离开武汉 , 跨越1800多公里 , 为期50天的援鄂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震撼”、“冲击”是张健刚到武汉时最大的感受 。 “这些天 , 感觉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坐过山车 , 经历了恐惧、震撼、难过等各种情绪 , 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患者 ,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心情 , 第二天又需要重新收拾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 不能犹豫 , 更不能将情绪带到工作中 , 只能自我调节 。 ”张健告诉****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
『武汉』援鄂医生:50天就像过山车,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应该被更多关注!
本文插图
张健医生 受访者供图
患者眼中透露着“活下去”的渴望 张健所在的医疗队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 , 主要接诊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
“刚到武汉的第一个月 , 相对比较困难 , 那个时候患者多 , 病房只要有出院的患者就会有新的人住进来 , 整体患者量大 , 人手紧张 , 所以我们的工作强度也很大 。 ”张健告诉采访人员 。
张健回忆 , 刚到协和医院值班的时候 , 很让人震惊 。 医院的每一层都是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 , 且都是重症与危重症患者 , 所以内心也充满恐惧 , 不仅需要适应新环境 , 而且对于病毒充满未知 , 一切都在摸索的阶段 ,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 或者情况会不会更糟 。
“虽然工作以来接触过很多患者 , 但是在这种群体事件中 , 可以从患者的眼中看到更加强烈的‘活下去’的渴望 。 这种冲击力会更强 。 ”张健颇有感触的告诉采访人员 , 所以医务人员即使害怕 , 也不能显露出来 , 不能让患者失去信心 。
“刚到武汉的第五天 , 在病房里差点被患者打了 。 现在想想 , 依然挺可怕的 , 如果家属当时在隔离病房攻击我们 , 暴露感染的风险会非常大 。 ”现在想起来 , 张健依旧心有余悸 。
2月14日刚接班 , 一位患者突然呼吸困难 , 但是当张健来到病床前时发现 , 病人半卧位 , 双鼻道吸氧 , 呼吸极度窘迫 , 口唇已明显发绀 。 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心电血氧血压监护 。
而就在张健考虑病人为何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 , 病人突然意识丧失 。 看到患者病情一再加重 , 隔壁床该名患者的老伴 , 同是新冠肺炎患者 , 情绪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 下床迅速向医护人员走过来 , 起身要攻击医护人员 。
“现在只有我能救她 , 你要冷静!”张健的这句话镇住了病人的老伴 , 他没有再往前走 。
“他认为我不作为 , 所以朝我走过来想要动手 , 我必须努力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 , 同时还需要判断病情 , 厚重的防护服让原本简单的查体都变得十分困难 。 ”张健告诉采访人员 。
经过抢救以及及时的治疗 , 患者的情况也逐渐好转 , 事后 , 患者的老伴向救治的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 “刚才实在对不起 , 我刚才就是太冲动了 , 我着急 。 你们真的是救命恩人啊 , 谢谢你们 。 ”
“患者的病情好转 , 是对患者家属最大的心里支持 。 ”张健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也理解患者的焦急情绪 , 他们也害怕 , 只是瞬间的情绪激动 , 因为想要让自己或者爱的人活下去 , 但是我们也真的是竭尽全力在抢救 , 我们也希望患者都可以好好的 。
遇到“不听话”的患者既生气又无奈 “但是总有很多患者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自行判断病情 。 ”张健称 , 总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患者 。
“我遇到的第一个去世的患者 , 是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 , 在病情加重的过程中 , 他经常‘不听话’ , 在吸氧过程中 , 他会经常情况稍有好转 , 就下地上卫生间 , 但是一旦摘下吸氧装置 , 血氧会快速的下降 , 甚至有的时候 , 在血氧饱和度降到70%、60%的情况下 , 他依然摘掉装置去上卫生间 , 这对于患者的损伤其实非常大 。 ”张健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