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中国科研攻关跑出“加速度” 科技利器助己助人战“疫”( 二 )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王博介绍 , 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 , 采集了共计1612例样本 , 包含1012例新冠肺炎和600例阴性数据 , 让机器学习新冠肺炎影像的同时 , 也学习肺结核、肺癌、气胸等各种肺部影像特征 , 从而建立一套综合化的数据集 , 强化机器的学习能力 。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研攻关跑出“加速度” 科技利器助己助人战“疫”
本文插图
清华大学教授王宏伟(左)和王新泉(右)介绍科研成果如何助力药物开发及疫苗设计 。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海丹 摄
值得一提的是 , 该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3D重建引擎 , 能将传统CT医学影像数据自动分割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 , 并显示在真实空间中 。 “通过肺部重建 , 医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帮助把炎症区域的影像清晰地划出边界 , 并提供炎症侵袭肺部的体积百分比、侵袭的深度等信息 , 能够辅助医生快速、直观、精准地对病变体和周围组织进行分析 。 ”
王博说 , 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临床分型三大功能 , 目前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单位部署应用 , 并已通过南京市政府捐赠给韩国大田市定点医院 , 用以协助那里的疫情防护工作 。
科研成果助力药物开发及疫苗设计
2月18日 ,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王新泉课题组和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 , 准确定位出新冠病毒RBD和受体ACE2的相互作用位点 , 阐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导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 。
“这对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 ”清华大学教授王新泉表示 , 研究成果实现了在原子分辨率水平极其清晰地看到新冠病毒与受体复合物作用界面 , 对于了解新冠病毒进入细胞或者感染细胞的机制 ,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没有白费的努力 , 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王新泉与张林琦实验室在新发与再发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中和抗体筛选和鉴定、疫苗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近10年 ,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
前期 , 团队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 正是这些研究经验和积累 , 为他们快速开展新冠病毒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
那么 , 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和疫苗问世需要多久?对此 , 王新泉表示 , 团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基于结构设计筛选能够阻止新冠病毒RBD和受体ACE2二者结合的抗体或者小分子药物 , 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