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检察#武汉120:急救一线的故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文峰 通讯员 张易博
本文插图
急救人员在车上休息(武汉市急救中心中南急救站 李文博供图)
本文插图
夜间出动的急救车(武汉市急救中心中南急救站 李文博供图)
“院前急救可以说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前沿阵地 , 目前武汉新冠肺炎病例 , 尤其是重症病例 , 几乎都是急救人员转运的 ,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 。 ”谈起120急救工作 , 湖北省武汉市急救中心武昌急救站、中南急救站站长王飞语气里充满了坚定 。
武汉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罗双萍介绍 , 自疫情发生以来 , 市急救中心接到的电话量爆增 , 由过往的日均2千次增至日均1万多次 。 派车数由平时的一天400多次增至800多次 , 几乎翻了一番 ,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叫比例一度高达74.5% 。
24小时出车20次 为了生命与时间赛跑
从接收调度 , 到上救护车、转运患者 , 再到接收新的指令 , “无缝”出车投入战斗 , 这成为疫情期间120急救人员的日常 。
李文博是中南急救站的一名医生 , 从事急救工作已有8个年头 。 疫情发生后 , 武汉市急救中心第一时间发动所有人员 , 备战疫情防控 。 “接到命令的时候 , 我刚刚结束一个夜班 , 正在休假 。 ”李文博回忆道 , 他当时预感要打“持久战” , 于是匆匆打包行李 , 告别家人 , 毅然奔赴一线 。
“我们一天三班 , 每班8个小时 , 但经常早上上了车就要一直待到晚上 。 ”李文博说 , “最忙的时候站里一天能出20趟车 。 ”有时一趟跑下来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 “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最大体现 。
在转运病人的过程中 , 李文博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 一次在出车后 , 他到达指定位置却无人接车 ,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路询问 , 二十多分钟后才找到患者家中 , 这时患病老人已经意识模糊 。 救护车迅速把老人送至定点医院 , 却没有空床 。 李文博一边陪护患者 , 一边安抚家属 , 和医院沟通协商 , 一个小时后终于排出一个床位安置患者 。
当救护车准备离开时 , 患者家属、一位将近70岁的老人追出来 , 扑通一声跪下 , 向急救人员道谢 。 “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 , 既特别同情他们 , 又觉得有幸干这份职业 , 能够帮上他们 。 ”李文博说 。
从对防护物资供应缺口的担忧到穿上各式各样的防护服
120急救人员作为救治病人的最前线 , 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面对诸多风险 。 “特别是转运重症病人 , 在呼吸机拔管插管的时候 , 体液会喷溅出来 , 车上的治疗舱是密闭的 , 如果防护不到位非常危险 。 ”李文博介绍道 。
和医院不同 , 急救中心对防护物资的需求量更高 , 理想状态下 ,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 每转运一次病人 , 急救人员就应该换一次防护服 。 但前期防疫物品储备不足 , 看着库房物资日渐减少 , 同事们感到很担忧 , 王飞站出来表示:“如果没有防护服 , 我第一个‘裸奔’上一线!”
“我既是站长 , 又是支部书记 , 这种时候肯定要做表率 。 但不能让我手下的‘兵’真的没有防护就上一线 。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 王飞说道 。
武昌站第一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转运任务就是王飞带队完成的 , 平时他既要负责整个急救站的管理、调度 , 又参与一线跟车 , 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
为了保障各急救站的物资供应 , 市急救中心想尽办法补齐缺口 。 中心发布物资募集消息后 , 李文博第一时间转发 , 还把日常出任务的照片做成了小视频 , 在朋友圈扩散 , 引发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
经过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多方努力 , 市急救中心的N95口罩、医用防护服、过氧化氢消毒液等防护、消洗物资基本能够满足日常需要 , 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 。
推荐阅读
- 『武汉』援鄂医生:50天就像过山车,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应该被更多关注!
- #健康零距离#重症患者自行购药攻略,附武汉50家定点药店名单,社区不再代购药
- 北上广,成都,重庆,武汉等发达地区普通一本比北方(除北京)211更容易在本地找工作吗
- 一个女孩子独自去外地,需要注意些啥
- 是留在深圳还是回武汉啊,已经有小孩了。。。。真的很纠结。。。咋办啊
- 「武汉」701!1075!保持警惕!
- 『花山检察』隔夜菜怎样吃才健康?,上班带饭
- 为啥武汉的公交车急着赛车,北京的公交车要给点争取晚到
- 为啥北京没有上海广东还有武汉苏杭啥的繁华
- 『传染病』重新开诊的背后,是这家武汉医院经历的生死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