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辟谣!武汉死亡人数居高,是因用呼吸机后产生痰栓致人缺氧?这是来自境外的谣言
【「肺炎」辟谣!武汉死亡人数居高,是因用呼吸机后产生痰栓致人缺氧?这是来自境外的谣言】
2月28日下午 , 一则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遗体解剖发现的传言出现在网络上 , 随后被某微博大V转发 , 引发广泛关注 。 该传言称 , 遗体解剖发现 , 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 , 痰栓导致缺氧是死因 。 传言随即话锋一转 , 称痰栓出现是因为使用了呼吸机 , 而改用吸痰机后 , “武汉今天死亡人数首次下降一半 , 从每天一百多人 , 突降至五十多人” 。 为了让传言更具可信度 , 还特意点出这一遗体解剖发现要感谢“同济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 。
本文插图
传言截图
该传言引发了部分网民对于抗疫一线的质疑 , 有网友指责“遗体解剖不早点做” , 有网友惋惜发现得“太迟了” 。 传言的这个说法可信度有几分呢?
首先 , 采访人员查阅了新冠肺炎的新增病亡人数数据 。 事实上 , 本周以来 , 湖北和武汉的死亡人数的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目前已经降至低位的双位数 。 根据湖北省卫健委公布的数据 , 5天来 , 湖北和武汉每天的公布死亡人数(当天公布前一天的数据)已经由周一的149例和131例 , 下降到周二的68例和56例 , 再到周五的41例和28例 。 周二起公布死亡人数连续4天保持两位数 , 周四的公布数据更是降低到26例和19例的历史低位 。 数据上来说 , 周一的公布数据到周二的公布数据确实“从100多降至50多” , 但这个下降并非发生在“今天” 。
死亡人数下降 , 是否与解剖发现有关?
据了解 , 近日 , 《法医学杂志》官网发布了一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 , 该报告预计在2020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出版 。 报告中称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以来 , 一直大力呼吁开展系统尸体解剖 。 经多方努力 , 刘良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 , 于2月16 日起 ,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冠肺炎病逝患者尸体的系统解剖 。 刘良正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 。 而解剖结果显示 , 新冠病毒引起的病变仍聚焦肺部 , 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 , 其他脏器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 报告中并未提及呼吸机与痰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本文插图
报告中并未提及呼吸机与痰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丁香医生团队对刘良教授的采访中 , 他进一步解释 , “目前的关注重点集中在气道黏液栓 , 这直接与临床呼吸机支持和治疗方式选择有关 , 也是区别 SARS 的关键 。 ”针对网上的传言 , 刘良回应:“痰栓不是呼吸机导致的 , 而是由肺部黏液病变形成的 , 属于疾病损害后的病理过程 。 ”2月28日 , 刘良教授也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称 , 网上的传言“不知道信息来源 , 也不知道是谁发的” 。
显然 , 呼吸机致痰栓产生系无稽之谈 。 在微博上 , 不少医生也指出了这一说法的荒谬之处 , 称“使用呼吸机治疗时 , 吸痰是常规操作”“负压吸痰器与呼吸机本身就是配合使用的”等等 。 采访人员搜索发现 , 这一传言最早来自于境外社交媒体 。 相关截图显示 , 传言最早出现时打着“武汉肺炎”的标签 , 而这正是台湾媒体对于新冠肺炎的称呼 。
本文插图
这一传言最早出现于境外社交媒体
死亡人数得到控制 , 是防控整体效果的显现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赵剡教授分析 , “死亡人数的下降可能与最近的‘床等人’现象有关 。 前期由于病人数量短时间暴发 , 导致武汉医院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病人救治需求 , 很多干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 病人就死亡了 。 到了现在的阶段 , 武汉虽然救治任务仍然艰巨 , 但是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已经大大缓解 , 所以死亡病例数量也恢复到了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 。 ”没想到 , 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竟也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编排 , 用来攻击抗疫一线 。 关键时候 , 识破谣言 , 不传谣不信谣 , 就是对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 。
推荐阅读
- 健康界■第二版)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
- 「肺炎」活动轨迹公布!青岛新增输入确诊病例详情通报!
- 『武汉』援鄂医生:50天就像过山车,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应该被更多关注!
- #健康零距离#重症患者自行购药攻略,附武汉50家定点药店名单,社区不再代购药
- 「半岛晨报」李兰娟:新冠肺炎发病第二周是病情进展关键窗口
- 北上广,成都,重庆,武汉等发达地区普通一本比北方(除北京)211更容易在本地找工作吗
- 「乙型肝炎」新冠肺炎患者需终身服药?这是愚人节最大的谣言
- 「肺炎」山东新增3例输入确诊病例,详情公布!
- 一个女孩子独自去外地,需要注意些啥
- 福建闽南网@系从美旅行返台,嘉义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