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资本论》第一章价值概念的意义?

“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 , 并且在有关价值理论的一章中 , 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读者 , 有些地方他使用了“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 这使得有关价值概念的理解出现了混乱 。 价值的意义原本是很清楚的 , 就是交换价值 。 《资本论》第一章中又将“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说成是价值 , 这造成了价值概念意义的混乱 。 笔者认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其实是价值实体 。 如何把握《资本论》第一章价值概念的意义? 可以用替换法判断价值到底是什么意义 。 出现价值的时候 , 或者用交换价值替换或者用价值实体替换 , 看哪一个读起来意义更清楚更明白 。 笔者认为 , 《资本论》中价值大部分的意义都是交换价值 , 所以可以先用交换价值替换价值 , 如果觉得意义不清楚不明白 , 那么用价值实体替换价值 。 不妨举几个例子(在价值后面用括号替换) 。 例1: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 。 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 , 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 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 这些物现在只 是表示 , 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 , 积累了人类劳动 。 这些物 , 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 , 就是价值(价值实体)——商品价值(价值实体) 。 我们已经看到 ,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 , 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 。 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 , 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价值实体) 。 因此 ,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 , 也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 。 研究的进程会使我们再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价值实体)的必然的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来考察 , 但现在 , 我们应该首先不管这种形式来考察价值(价值实体?) 。 本例有个窍门 , 文中已经出现了交换价值这个词 , 价值的意义显然不是交换价值了 , 应该是价值实体 。 例2: 可见 , 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交换价值) , 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 。 那末 , 它的价值(交换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 。 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 , 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 本例有个窍门 , 文中出现了“形成价值的实体” , 如果将价值用价值实体替换 , 则是同义反复了——显然是交换价值量用劳动的量计量——不是劳动(价值实体)量用劳动的量计量 。 例3: 总之 , 劳动生产力越高 , 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 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 , 该物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就越小 。 相反地 , 劳动生产力越低 , 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 , 该物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就越大 。 可见 ,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 , 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 本例有个窍门 , 文中出现了劳动 , 显然此时价值不能是价值实体(劳动)的意义了 。 如果将价值用价值实体替换 , 则是同义反复了——可见 , 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或劳动)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 , 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