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

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

文章图片

【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

文章图片

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

文章图片

曹云金太委屈了,凭啥岳云鹏一场赚千万,而自己一场演出赚三十万

文章图片


岳云鹏和曹云金:为何同为师兄弟 , 收入却犹如天壤之别?
这是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问题 。 都说“一师之门 , 出路千条” , 一边是如今在相声领域呼风唤雨、成了德云“一哥”的岳云鹏 , 连观众都自发喊出了“看德云 , 必看岳云鹏”的口号 。 不光如此 , 他还横跨电影、综艺 , 成了老少咸宜的大众明星 。

而另一边是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师兄曹云金 , 他选择了单飞 , 组建了自己的听云轩 , 却在近些年来越走越窄 , 事业发展状况平平 , 距离昔日的人气巅峰相去甚远 。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距?岳云鹏的成功是不是仅仅靠运气?曹云金的挣扎是否真的毫无翻身之力?今天我们好好掰扯一下 。

岳云鹏为什么在相声领域一路“高歌猛进”?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 。 小岳岳的成功 , 绕不开一个词:跨界 。 说起来 , 相声虽然是岳云鹏的立身之本 , 但他的知名度真正大面积拓展 , 还是从他踏足电影和综艺的那一刻开始 。 比如 , 谁能忘记那部爆笑的《煎饼侠》?岳云鹏逗趣的表演让观众眼前一亮 。 还有在《极限挑战》、《欢乐喜剧人》等热门综艺中的表现 , 更是让普通观众发现 , “这个人不仅会说相声 , 还挺逗 , 挺接地气!”

跨界 , 不仅带来了曝光 , 也让他的观众群体从喜欢听相声的小圈子扩展到了全国观众的大圈子 , 而这样的效果最终反哺了他的相声演出 。 很多人可能最初是冲着综艺里的岳云鹏来的 , 但一看表演发现相声也很好笑 , 从此成了忠实粉丝 。 这种影响力像滚雪球一样 , 越滚越大 , 逐渐让岳云鹏成为了相声票房的“顶流” 。
同样是师出德云社的艺人 , 但曹云金在这方面显然显得有些保守 。 虽然他出演过电视剧 , 在跨界上也做过一些尝试 , 但显然未能达成岳云鹏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 不敢破圈 , 或者说未能破圈 , 这或许正是两人收入差距悬殊的一大原因 。

说起曹云金 , 这可是一个让相声迷感慨万千的名字 。 他当年贵为德云社的“头牌” , 形象帅气 , 台风幽默 , 观众缘不错 。 然而 , 2010年他选择离开德云社 , 成立自己的相声团体——听云轩 。 离开大家庭的庇护后 , 曹云金以一己之力打拼市场 , 不能说没有成绩 , 但相比起德云社的多面开花 , 他的资源和市场显然十分有限 。
事实上 , 单飞本身就意味着风险 。 德云社不仅仅是一个相声团体 , 更是一个完整的品牌运营体系 。 它通过培养演员、打造经典作品 , 再结合商业化运作 , 将传统艺术重塑为大众文化消费品 。 而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后 , 失去了这样的系统支持 , 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 。 听云轩成立多年 , 也推出过一些作品 , 但正如一句老话 , “一个好汉三个帮” , 没有强大团队资源的扶持 , 他只能蹚一条无比艰难的路 。

更让人惋惜的是 , 曹云金的发展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 比如 , 他与演员唐菀的婚姻风波 , 短短一年便以离婚收场 , 曾一度占据各大娱乐新闻的头条 。 这些负面新闻 , 不仅分散了他的公众注意力 , 还对他的事业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 个人发展的起伏 , 也逐渐转化为听云轩品牌影响力的下滑 。
这里不得不提到德云社的“造星能力” 。 在这个相声江湖里 , 郭德纲不仅仅是岳云鹏的师父 , 更是一个眼光独到的造星推手 。 岳云鹏的经典节目《五环之歌》 , 就是郭德纲“量身定制”给他的成名作 。 从歌词到旋律再到表演方式 , 全部由团队精心打磨 。 结果 , 这首又简单又好记的歌唱彻大街小巷 , 岳云鹏也因此彻底红了 。

但德云社的强大 , 并不止体现在岳云鹏一个人上 。 当下 , 德云社已经完成了代际交替 , 比如张云雷用“音乐化”的表演俘获了众多年轻粉丝;孟鹤堂用接地气的段子圈了一大波儿饭圈女孩;秦霄贤靠“无脑瓜”的可爱形象成了流量小生 。 这种“百花齐放”的商业模式 , 即使岳云鹏临时缺席一场演出 , 德云社的票房收入依旧有保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