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相差十倍,“目中无人”宇宙容不下《捉刀人》?

票房相差十倍,“目中无人”宇宙容不下《捉刀人》?

文章图片

票房相差十倍,“目中无人”宇宙容不下《捉刀人》?

文章图片

票房相差十倍,“目中无人”宇宙容不下《捉刀人》?

文章图片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第一个“网络电影宇宙”可能要“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
作为《目中无人》系列番外篇 , 于9月28日在云影院上线的《捉刀人》成了最近口碑表现最突出的一部网络电影 。 该片在豆瓣开分6.8后一路上涨至7.0 , 与《目中无人》《目中无人2》的分差仅有0.1和0.3 。
而在该片保住系列高品质的同时 , 票房表现却惨不忍睹 。 截至10月15日 , 该片上线18天点播票房仅有260.9万元 , 与两部《目中无人》的点播票房相差甚远 , 目前总票房更是不及《目中无人》的十分之一 。

同出品公司、同电影宇宙 ,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 《捉刀人》和《目中无人》系列相比究竟差在了哪儿 , 倒是勾起了我们的兴趣 。
难成的网络电影宇宙
在探讨《捉刀人》之前 , 我们不妨重新复盘一下《目中无人》系列的成功 。

作为动作类型片 , 《目中无人》首先胜在选题讨巧 。
武侠题材属于在院线市场没落许久却又依旧保有一定存量观众的题材 。 对于网络电影来说 , 这一题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可控预算下满足核心受众群体的观影诉求 。
在此基础上 , 《目中无人》又针对性地做出了一定升级和创新 。
导演在有限时长内将故事尽可能去做了减法 , 仅保留核心故事线和对主要人物的刻画 。 而重点提升的动作场面则尽可能对标了院线电影水准 , 通过武打动作设计、场面设计、美术风格、运镜等维度丰富观众观感 , 留下了不少经典场面 。
选题与内容的双重加成 , 让这部当时并不起眼的新片摇身一变成了2022年最出圈的网络电影之一 , 亦让口碑票房双收变成了现实 。
相比之下 , 作为系列衍生项目而诞生的《捉刀人》就显得单薄了许多 。
一方面 , 武侠题材在当下市场已经算不上红利项目 , 《捉刀人》的到来并未获得意料之中的热度;另一方面 , 影片内容层面也难言惊喜 。
影片讲述了与成瞎子齐名的捉刀人“豺狗”裴兴以“打不死”著称 , 原本冷血麻木的他 , 见证坚守正义的好友被强权杀害后心中侠义被唤醒 , 他决定以牙还牙奋起复仇严惩恶人 , 此外还不得不与各路武力超群的捉刀人一决高下 。
人格觉醒、以暴制暴 , 这些最有望出彩出圈的核心戏剧冲突在片中却并未被充分发掘 。 这或许并不会影响到叙事的完整性 , 却直接削弱了主角人物的立体度 。
众所周知 , 《目中无人》讨巧点之一便是主角写得足够精彩 。
由谢苗饰演的成瞎子人物特征鲜明、人设丰满 , 而演员本人也与角色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 。 这个角色的成功不仅助力《目中无人》从一部默默无闻的影片一跃成为当时社交平台讨论热点 , 也让谢苗这位“过气童星”找到了一条专属赛道 。

而经历颇为相似的释小龙在《捉刀人》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 捉刀人豺狗身上不缺血性、侠义 , 却缺乏一个打破同质化的记忆点 。 相对单薄的角色设计无法让豺狗拥有成瞎子那样鲜明的人物形象 , 除了打打杀杀和硬汉外形 , 我们很难回想起更多细节 。 凭这样的主要角色想再进一步出圈 , 自然就成了难事 。
某种程度上说 , 这个角色与释小龙本人现在的处境也是相似的 。 作为武打童星的他通过网络电影复出已经交出了不少作品 , 但或是演技限制、或是接触的剧本品质平平 , 至今没有塑造出一个能够让观众有深刻记忆点的代表角色 。

不过在我们看来 , 无论剧作抑或是角色设计 , 可能都不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短板 , 动作场面的常规更是原罪 。
网络电影从不缺动作片 , 想在这条拥挤赛道里闯出头 , 独树一帜的动作风格是不可或缺的 。 如分账票房高达2818.3万元的《狙击之王:暗杀》以及《目中无人》系列 , 都是在动作类型赛道中建立起了独特风格 , 奠定了后续的成功破圈 。
而剧作薄弱的《捉刀人》在动作戏处理上也不够亮眼 。 诚然 , 敬业的演员们还是为观众奉上了许多场精彩的动作场面 , 新颖的武器和动作设计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感 ,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