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的铭文作为第一手文献资料,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传世先秦文献之外,复原西周史事,并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 。正如李学勤在《青铜器与古代史》中所言,“武王时利簋铭文记牧野之战……何尊述兴建成周……厉王时多友鼎记对猃狁战争;……此外,如卫盉、卫鼎、散氏盘等记土地转让,鲁方彝、兮甲盘等记商贾贸易,曶鼎、训F等记法律诉讼,这些不过是西周重要青铜器中的几个例子,其对研究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已可见一斑 。”
那么,显而易见,最能体现这些中国商周青铜器所蕴含内在价值的 , 当属其中丰富铭文所包含的文献信息,以及由其独一无二体量、形制所体现的历史见证感 。
文章插图
青铜器物所体现出来的“物质文明”,让我们有机会一睹上古时代的审美旨趣
商周青铜器本身同样散发出的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
谈到商周青铜器的艺术审美,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孔子 。他在《论语·八佾》中就表达了对周人文化的赞扬:“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里所说的“文” , 一部分说的是礼仪制度,另一部分则是由这些青铜器物所体现出来的“物质文明” 。正是这些“文化遗迹”不但为我们拼贴上古剪影提供了可能,也让我们有机会一睹上古时代的审美旨趣 。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说,孔子所推崇的周代“文、物”其实也是从之前的“二代”逐步发展而来的 。青铜文明在西周所走向的巅峰,离不开前人在技术和文化上的积淀 。那么要梳理其中的传承关系,我们大体可以从青铜铭文、器形和纹饰这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
首先,西周中后期的青铜器铭文出现了小盂鼎(周穆王时器,400余字)、曶鼎(周共王时器,434字)、毛公鼎(周宣王时器,497字)这样超过四百字的案例,但这并非一日而成 。如孔子所言,西周青铜器铭文字数增长的趋势也可追溯到商代 。商代固有甲骨卜祝习俗 , 但从商末遗存的铜器来看,既有如国博所展出“子龙鼎”一样铭刻族徽的范例,也不乏铭刻数十字“长篇”的范本 。
比如,今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商代小臣余犀尊,铭有27字 , 今藏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的小子卣 , 盖、器铭共计47字 。另有故宫博物院所藏二祀邲其卣铭39字,四祀邲其卣铭42字,六祀邲其卣铭27字 。虽然商末铜器铭文通常都只围绕祭祀事件本身 , 并不作进一步展开,但都可以算作西周长铭文青铜器的先声 。而周人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 将器内铭文华丽、繁富的风格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
文章插图
青铜觥是用于盛酒的礼器 。图为凤纹牺觥,商代晚期,上海博物馆藏
其次,器形上讲,周代青铜器继承商代,但其中出现的新的组合变化,则反映了商周人群在观念上的差异 。商代青铜器按二里头、二里岗和殷墟三个时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殷墟所见铜器,在二里岗时期基本都已现身,其中既有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烹煮器鼎、鬲、甗和食器簋、豆,也有觚、爵、尊、卣等酒器、盛水器,以及兵器、工具等等 。到了殷墟时期 , 除了出现了方彝等新型酒器,在其他器物中,圆鼎、方鼎都出现了胎壁变厚的情况 , 国博所藏子龙鼎、后母戊鼎是其中的代表 。
西周继承了商代晚期的器物类型,数量增长的同时 , 种类有所变化 。具体来说,从周初开始烹煮器和食器主要是鼎、簋、鬲、甗,尤其是鼎和簋作为固定礼器组合出现的频率有所提高 。这也是这两类器型通常作为铭文载体而为我们所常见的原因 。商代流行的豆渐少,但出现了新型的海?乐器则出现了钟 。另外酒器方面,觚、爵、尊、卣等器物类型在周代基本保持不变,但数量已经较商代大幅减少了 。其原因大概如《尚书·酒诰》所言,“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 。周王为了避免重蹈商末贵族酗酒荒政的覆辙,不但发文强调禁酒,还在大盂鼎等器的铭文中屡屡提及,给人留下极深印象 。而且,随着西周中期向后期的发展,当年一度流行的觚、爵、角、斝、尊、卣、方彝等酒器竟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大型酒器方面只有壶保留了下来,使后人对商末景象不禁产生无限的怀想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和三国哪个早,三国与战国时期哪个早
- 德国著名女星嫁北京出租车司机,含泪生下2个混血儿,现状如何
- 仓颉造字是什么时期
- 被好莱坞拉黑的7位著名电影导演
- 15首最著名边塞诗,王翰最著名的五首诗
- 著名演员何家劲:从搬尸工到亿万富豪,痴情33年,如今64岁仍单身
- 著名演员颜世魁:一生苦难,67岁单身无子嗣,老母亲直言不敢老去
- 他是韩剧著名男神,曾遇两次爱情背叛,如今38岁还未走出情伤。
- 古代爵位中比侯爵大的爵位是,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 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著名的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