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采莲曲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采莲曲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采莲曲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采莲曲中诗人看到了水乡姑娘采莲,听到了歌声,《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
《采莲曲二首》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 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
原诗: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 ,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采莲曲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 , 王昌龄被贬龙标,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 , 却是别有一番情趣 。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 , 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 , 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 , 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 , 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 , 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
采莲曲 第一句诗人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的声音采莲曲第一句诗人仿佛看到了,采莲姑娘的绿萝裙和荷叶,交相辉映在一起,非常美丽的样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听到了动人的歌声
《采莲曲》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的作者是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 , 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 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 , 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 , 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的诗意是什么《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