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鬼节是怎么回事,鬼节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鬼节”的正式名称应该叫“中元节”,它是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三大信仰体系集中展示的中国传统节日 。

中元鬼节是怎么回事,鬼节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道教的《修行记》中说:“七月中元日 ,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 , 道士于是日夜诵经” 。而佛教则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法会”,依照《盂兰盆经》所示,年年七月十五日 ,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以报父母生养之恩云云 。儒家则在这天一定要祭祖 。
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儒家思想,虽然祭祀方法不同,但是这个节日主要是围绕鬼魂设置的 , 相当于是一个安魂的节日,所以,三种思想中的各种仪式都以此位中心 。
“鬼节”的来历 , 据说最早应该是出自佛教 。《颜氏家训·终制篇》中写道:“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非,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 。”可见当时南北朝已经有过七月半的的节日了 。不过这段话里,所说的“有时斋供”与“七月半盂兰盆”分成两件事,大概是“斋供”祭祀亲人,使祖先不至于在阴间受到冻饿;而“盂兰盆会”则是借助佛的“法力”,祈求诸佛解脱死去亲人在阴间的痛苦 , 即超度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七月中旬的中元节,虽然有一定的祭祖风俗,但是还未形成一定的仪式,这个节日更多的是为了供佛 。
道教的中元节是一个以祈求免罪为主的节日 。道教将正月到六月称之为“天官” , 七月到十二月称之为“地官”,将正月十五称作“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又将十月十五日列为“后元” , 称作“水官”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将三元分别附会为三个神人,说一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的三女儿结为夫妇,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他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受到敕封,称之为“三元大帝”,分别掌管赐福、赦罪、解厄三件事,并在世间建三官庙供人朝拜 。
中元鬼节是怎么回事,鬼节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与道教里中元节的“赦罪”相似,佛教里在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也是为了死去的亡人解脱苦难的 。按照《佛祖统纪》中记载,“盂兰盆会”始于梁武帝时期 。《燕京岁时记》中引用《释氏要览》的说法:“盂兰盆乃天竺国语,犹华言解倒悬也 。”所谓“倒悬”,其实说的是堕落于“饿鬼道”的鬼魂,倒挂受苦的意思,“解倒悬”则是解除倒悬的痛苦 。
《盂兰盆经》里讲到,目连修成罗汉后,用天眼看见他的死去的母亲生活在恶鬼之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吃,但饭未入口便化成火炭 。目连只好跑去请求佛祖帮忙 , 佛祖给他出主意:“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并且要目连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乃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 , 床敷卧具,尽世甘味,以荐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目连只好听从佛祖的说法,如法设供,母亲才脱离饿鬼之道 。目连救出了母亲 , 建议佛祖:“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 。”佛祖回答“大善”,从此后世传为一切孝顺子孙都应该作“盂兰盆会”,诵经施食 , 俗称“放焰口”,成为佛教徒追荐祖先的常例 。
其实目连救母亲于饿鬼道的传说,以至于衍生出“盂兰盆会”祭祖的风俗,都在说明佛教中国化的演变,佛教徒在推行“盂兰盆会”的过程中 , 已经掺杂本土儒家孝道观念,这也为后世的七月半以祭祀祖先替代供佛提供了可能 。所以唐代时,寺院设“盂兰盆会”更成风气 。
中元鬼节是怎么回事,鬼节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岁华纪丽》里面写道,中原地区,“释氏盂兰盆盛于此日” 。唐代宗非常好佛,王缙当宰相的时候,曾经在七月十五于宫内道场设盂兰盆 , 装饰的都是珍贵的黄金翠玉,耗资数十万,又设置高祖以下的七个皇帝的神座,备有幡节龙伞衣裳之制,上面分别书各个皇帝的名号在幡上,从宫中抬往寺院陈列,排开仪仗,百僚分官阶,排列于光顺门等候 。幡花鼓舞,近呼道路 , 成为每年中元节的一大景观 。
到了宋代,“中元节”正式定型,成为糅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信仰等多种因素,以祭祀祖先,追荐亡灵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 , 北宋都城的中元节 , 在节日前几日,市井就开始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等等以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商品 。“又以竹竿斫成三脚 , 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目连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者增倍”;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记载:“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 。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 , 组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今人以是日祀祖,通行南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