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随着19家企业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从2011年开始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下发5批了 , 多达269家企业成为行业中的“正规军” 。
然而 , 随着“正规军”规模的逐步扩大,有一小拨公司总是因为自己的“出身问题”而被拒之门外——它们是有洋血统的“混血儿”,最为典型的就是斯玛特卡、雅高E卡等 。种种迹象表明,在市场竞争和生存需求的双重压力下 , 如今,他们正在张开怀抱投身于本土企业的怀抱 。
【斯玛特杉德卡10元什么地方可以退】能正常用 但有法律风险
斯玛特卡是一张发行量较大的预付卡,在上海,迪亚天天、大润发、家得利等沪上市民经常购物的超市都可以使用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斯玛特发卡量已达1000多万张 。
但因为牌照问题,斯玛特卡曾经被欧尚、OLE高端超市等连锁商家打入“黑名单”,遭至暂停使用的命运,但鉴于斯玛特卡发行量实在太大 , 不久之后超市方不得已又再次恢复了使用 。但超市方更倾向于使用的是“联名斯玛特卡”,比如欧尚、家乐福等都与斯玛特发行过此类联名卡 。
“联名卡模式对超市是有利的,所有预付卡款项先进入超市方,在发生消费后再由超市方将佣金放款给斯玛特 , 和普通的斯玛特卡正好相反 。”迪亚天天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但为了生存,斯玛特卡也只能“放下身段” 。
采访人员了解到,尽管斯玛特卡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但目前使用上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采访人员致电一些商户,都表示可以使用 。“斯玛特卡现在担心的是没有牌照,合作商户随时可以以此为理由终止合作,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商户 , 法律意识比较强,不希望使用没有‘身份’的预付卡 , 有些已经行动起来 , 准备终止合作意向 。”某第三方支付企业负责人透露说 。
迎来收购潮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顽疾”,最近斯玛特卡、雅高E卡等都在寻求收购,有外资背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迎来了收购兼并的浪潮 。
“杉德巍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与OnCard International Limited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OnCard将其持有的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杉德巍康 。”这是今年9月18日杉德巍康和OnCard签署的一份股权转让协议 。
公开资料显示 , OnCard是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安卡国际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其为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如国泰航空、港龙航空等的乘客提供线上支付服务 。采访人员了解到,杉德收购斯玛特的价格是2亿元左右,目前正在接受央行的审核 , 最快下个月可以完成所有步骤 。杉德副总裁陈兵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收购后,斯玛特卡正式并入杉德卡,等于有了牌照,商户的合作也能顺利进行 。“届时 , 斯玛特这个品牌会继续保留,只是发卡方变成了杉德 。”陈兵说 。
无独有偶,国内行业卡服务机构资和信也正在收购雅高集团旗下预付费卡公司艾登瑞德 , 并购资料已递交至央行审核 。注册于江苏无锡注册资本1亿的艾登瑞德(中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6日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仅有“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实际上,艾登瑞德在2011年申请牌照时申报的是全国范围的预付卡业务,但仅批了“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四川省”四个省市,其发行的“雅高E卡”主要在健身场所、美容美发店、全家等使用 。在其背后 , 法国雅高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预付卡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卡公司,早在2000年开始就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当时艾登瑞德能拿到牌照,也是把外资转成内资之后的结果 。
一系列动作表明 , 外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澳大利亚安卡集团和法国雅高集团等都将退出在中国的预付卡业务 。
预付卡行业面临洗牌
实际上 , 除了牌照之外,有外资背景的预付卡企业还面临着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也是他们寻求收购的重要原因 。
“预付卡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其发卡数量和商户覆盖面 , 使用的场景越多,越容易发展 。”艾瑞咨询王维东分析说,有外资背景的预付卡企业核心业务往往以商旅等小众人群为目标,这样很难提升发卡量 。“以雅高E卡为例,不仅地域上有限制 , 只能在4个省市使用,而其覆盖的商户也不算很大众化 。”王维东说 , 外资预付卡获得的业务区域狭窄,业务系统也相对封闭,更多地被认为是央行在支付业进行的一个有步骤的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