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 。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这个词很震撼 。
众所周知 , 1971年 , 李小龙回到香港 , 携手嘉禾电影 , 开创了功夫片潮流 , 是为“香港第一代功夫巨星” , 数年之后 , 成龙转投嘉禾电影 , 再以搏命动作征服影坛 , 被称作“香港第二代功夫巨星” 。
【港影: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当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
成龙凭《红番区》彻底打响名头 , 萌生了闯荡好莱坞的想法 , 同期亦开始与嘉禾电影方面 , 就片酬和分红问题展开谈判 。
但以李小龙、许冠文和成龙这三位巨星打响招牌的嘉禾电影 , 则另有打算 。
他们恭送成龙离开 , 并计划炮制“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 。
有风云渐起 。
成龙远遁 , 嘉禾电影青睐谁人?
这个视角很有趣 。
在1995年前后这个时间段 , 如果单单考虑动作演员阵营 , 撇开成龙、元彪和年纪更大的洪金宝 , 也还或起码应该能够列出 , 李连杰、邹兆龙、周比利、赵文卓和甄子丹这么一串名字 , 他们皆在当打之年 。
但在嘉禾电影的立场 , 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
彼时的“功夫皇帝”李连杰 , 已经离开嘉禾电影 , 自创正东电影 , 且他本就与成龙并驾齐驱 , 故当然不可能被列入“第三代” 。
邹兆龙和周比利二人 , 则配戏居多 , 且多为反派角色 , 自然不在被考虑之列 。
赵文卓则接替李连杰扛起了“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大旗 , 也有《青蛇》这样的巅峰奇作 , 但认真来讲 , 以动作题材来说 , 其票房号召力向来积弱 , 故难当大任 。
彼时甄子丹的声势 , 较之赵文卓 , 也还有所不及 。
所以嘉禾电影要另觅人选 。
很有趣 , 这件事落在了香港乐坛 。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 , 随着巨星隐退 , 香港乐坛呈现一派“真空”之状 , 业内与传媒开始谋划“救市” , 先后出现了双子星、三剑客等名号 , 但影响力和声势 , 非但远远不及昔年“谭张”时期 , 也仍仅限香港一隅 。
直到1992年 , 在华语乐坛崛起的郭富城 , 从台湾回到香港 。
四大天王横空出世 。
在传媒的推波助澜下 , 四人不但在乐坛、影坛和时尚等各个层面 , 展开了一场旷世难遇的激烈竞逐 , 影响力更冲出香港 , 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 。
四人也皆歌影双栖 。
而“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人选 , 恰在其中 。
先看乐坛竞逐 。
作为四大天王最后一环 , 郭富城无可避免地陷入资历和作品双重薄弱的泥潭 , 尤其表现在天王年代初始阶段 , 一旦涉及传统重量级乐坛奖项的争夺 , 他必然就是“第四天王” 。
但他成长相当迅速 。
1995年 , 随着专辑《纯真传说》的大热 , 他一举夺得叱咤乐坛男歌手银奖 , 在四大天王阵营当中 , 仅次于张学友 , 也同时夺得了叱咤乐坛大碟IFPI大奖 。
而在郭富城生日的前一天 , 商业电台特别为郭富城举办了“叱咤新大陆阿王的新衣”生日会 。
为何如此抬爱?
原创精神 , 兼及新与变 。
在翻唱盛行的香港乐坛 , 郭富城与小美的组合 , 尤为重视自主原创 。
而大牌红星 , 个个辛苦 , 但用整个艺术生命去近乎疯狂地搞“探索” , 整个香港 , 除了郭富城 , 怕是找不出来第二个例子 。
比如次年那场“最激演唱会” 。
华纳方面先行发布了郭富城“特训”的消息 。
该消息指 , “郭富城每日起床后先跑步练歌 , 然后举重、游泳并潜入水中练习舞步 , 晚上八点到凌晨三点 , 与舞蹈员一道通宵排舞 。 ”
引来一家娱乐杂志惊呼 , 此乃“地狱式训练” 。
耀荣娱乐公司则与小美工作室一起 , 斥资超千万港币 , 投入宣传 。
而在一片热闹中 , 郭富城的保险额又成为了传媒关注的焦点 , 更令该演唱会“引人注目”的程度再度跃升 。
该数字高达1.6亿 , 创下香港开埠以来本地歌星的最高纪录 。
推荐阅读
- 英国轻食品牌Pret A Manger将关闭内地全部两家门店,专注香港市场
- 《TVB 男星袁伟豪的演艺起伏:从一线到配角的曲折之路》
- 香港女星在尼泊尔出家!布施8公斤金砖和成摞现金,并被允许结婚
- 香港女星疑遭公司冷待,零工作靠按摩店维生,网友嘲出道十年没突破
- 香港男星郑浩南离婚人财两空,独住宾馆无家可归,提及前妻表不屑
- 《康天庥》李俊毅断绝康家血脉,第三代新人登场,家族传承何去何从?
- 香港顶流演唱会出事?港媒:粉丝遭强光手电照射,右眼失去视力
- 伊能静带员工香港游:瘦身背后的故事与容颜变化
- 张柏芝现身香港中环被偶遇,短裤造型腰部赘肉明显,毫不在意形象
- 香港一周票房:前十总计2800万港元,海外电影占99%,港片仅有26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