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在中国的哪里

保安族在中国的哪里
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地方,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其它各县和兰州市以及青海、新疆等地 。保安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 由于和周围汉族、回族长时期的交往,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通用汉文 , 以汉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
保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 。早在青海同仁居住时,保安族就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不仅对保安族人民的精神领域,而且对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特别是对保安族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 , 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保安族信仰的伊斯兰教,主要包括老教和新教两个教派,属于嘎底林耶派和伊合瓦尼派 。各派在教律上基本一致 。大约在清代早期 , 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中出现了“门宦” 。在保安族地区主要形成了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两个门宦 , 都属于嘎底林耶教派 。
保安族在中国的哪里图例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少数散居青海与新疆,现代社会因工作、婚姻的频繁迁徙 , 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保安族的人口数为24434人 。
保安语是保安族的语言 , 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官话作为交往工具 。
保安族一直实行土葬、速葬 , 仪式简单 。文化方面保安族书面文学空白,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包括“花儿”、号子、小调等,擅长丝竹乐 。腰刀“保安刀”,制作技艺高超,精致美观,种类繁多,是保安族特有的手工艺品 。
保安族日常饮食多以小麦、青稞、玉米、豆子等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 。
保安族的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马、驴、骡等和其它凶猛禽兽的肉,忌食一切自死动物的肉和血 。喜欢炖食,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等 , 以全羊席最为知名 。
以前蔬菜较少 , 现在也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保安族喜欢饮茶,新中国成立前多喝茯茶和盖碗茶,新中国成立后一般多喝云南的春尖茶,来客人用“三香茶”(在盖碗茶内放有茶叶、冰糖、桂圆、红枣、葡萄干、杏仁干等)招待 。
保安族早期与藏族、土族的居住形式相同,以土木结构的土房为主 。迁徙定居甘肃大河家后,保安族家庭居住形式也有所变化 。早先 , 户与户之间屋顶相连,平顶、高墙,墙体厚实,并且房连房、墙连墙,一旦有事,不出院门,而是上屋顶 , 全村就可迅速联络到 。
这是保安族战乱时期互助、团结的历史见证 。如今,仍可看到少量这类房屋,不过更多的则是独家独院,一般为瓦房 。

保安族在中国的哪里

文章插图
历史
族源是来自中亚的色目人签军(探马赤军) 。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纪至17世纪)在青海同仁附近驻垦的蒙古人与色目人 。到明朝时建立保安城而得名 。保安族的名字来自明朝时在青海省设立的保安营 。
明朝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置了保安营,修建保安城,隶属河州卫 。
后因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争拗,先走到循化,再到积石山,其地名为保安三庄,经过历史变迁,1950年按照族民的愿望被命名为保安族 。大多数族民是农民,少数从事畜牧业或手工业 。
保安族为什么要叫保安族呢据记载,保安人自明初就生活在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俗称“保安三庄”)一带,自称“保安”,周围的土耳其人和藏族人称为“回回” 。清代同治元年 , 移居甘肃省吉石山地区 。
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不承认保安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一直称之为“保安回”、“番回”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人民的意愿,于1952年3月25日正式批准“宝安族”为单一民族 。
“保安”系本族自称 。保安族聚居在大河家,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青海、新疆等县 。
保安族在中国的哪里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保安族的起源:
至于保安族的起源和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主要有蒙古人为主说、回族为主说和色目人为主说等 。
蒙古人为主说 。根据传说、语言特点和一些与蒙古族相似的生活习俗,保安族可能是元明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族 。保安族在青海铜仁地区屯垦牧地,与周围的回族、汉族、藏族、土族有着长期的联系 , 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