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如果有才能 , 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 , 也会转到别人手中去 。”徐勉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 “我们家世代清廉 , 所以平常日子过得清苦 。
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 。……古人说:‘以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 , 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又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 , 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 。
仔细研究这些言论 , 的确不是空话 。我虽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 。
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 , 有人劝我购置田园;有的人劝我开设商店客栈 , 或者搞点水上运输,也会经营生利,发财致富 。像这样一些意见,我都拒绝未采纳 。
这并不是我要学汉朝的公仪休那样‘拔葵去识’不与民争利,只是想避免后代为争夺财产而闹得一塌糊涂……” 徐勉终生洁身不贪,言传身教,屡次训诫子孙属守律 。这还只是父为子树立的楷模作用。
更有远见的是,他不为子孙置办产业,而是将宝贵的清白遗给后代,让后人享用无穷 。
2. 《梁书·徐勉传》的译文
遗之以清白
勉①虽居显位,不管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 。门人②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 , 我遗之以清白 。子孙才③也,则自致辎④;如其不才,终为他有⑤ 。”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世代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⑥不经营而已 。薄躬⑦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⑧,不如一经 。’评求此言,信非徒语⑨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梁书·徐勉传》
注:①勉 , 徐勉,字修仁 。幼年孤贫,早励清节 。南朝梁武帝时,授宣慰将军 。置佐史,侍中、仆射 。后又迁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徐勉越升重位 , 越是尽心,知无不为 。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移授特进、右光禄大夫、侍中、中卫将军,置佐史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卒 , 时年七十 , 诏赠特进、右光禄大夫 , 开府仪同三司 。谥简肃公 。②门人,弟子、学生、后进 。③才 , 有才学 , 本领 。④辎,车辆 。辎 , 载重车; , 轻便车 。特谓财富、官职 。⑤终为他有,最后还是归为别人所有 。⑥直 , 特意 。⑦薄躬 , 贫困穷迫 。⑧籯,竹箱之类 。⑨徒语,说说而已,空话 。
释文:徐勉虽然官位显要 , 无心经管产业 , 家中没有什么积蓄 。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的人家 。他的弟子和老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要为家人考虑) 。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还是归于别人 。”徐勉为了告诫他儿子徐崧,曾经写道:“我家祖辈清廉,所以家境一直贫寒 。至于家产这类的事情,从来都不曾提起过 , 并不在乎要去经营什么(委实没有什么可以经营的) 。我的底子薄没有背景,仅是机遇好,慢慢有了今日的尊官厚禄,可说是什么都有了……古人所说的‘以清白留给子孙,不也是很丰厚吗?’又说:‘给子孙留下满箱的黄金 , 倒不如培养他们有知识有技术(不如一经,经,五经,泛指一门专业 。此句中比拟不如有一门学问) 。’细细地琢磨古人说的这些话,确实‘都不是空话 。我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实有一定主见,只要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话,我是不会有一点放松的 。”
拾得:徐勉留给子孙的是做父母的清白,这是一笔最为丰富、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 。他之所以这样做,有三点非常中肯的理由:一、留下一大笔家产给子孙,如果子孙只会花费,不知管理,结果还是归于别人 。白费一场安排 。二、子孙有才学,即使没有一点家产留给他们,凭他们的学识和本领,也能富裕起来 。三、最为重要的是,给子孙满箱满箱的黄金,不如培养教育他们长知识长技能,懂得为人正道 , 不贪不沾 。徐勉说到做到,还为子孙树立起好榜样,留给子孙的是一生清白 。可能有的人不以为然,其实他们不懂得清白之中,自有大批无形的财产,那是激发后代具有一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的精神 , 是更加可贵的用之不竭的自信者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