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是什么说明文,初二语文说课稿《大雁归来》教案( 三 )


此处的“大雁之声”的描写层次极为细腻,从刚刚抵达目的地的“低语”,到发现熟悉的水洼“问好”,再到大声喧嚷召唤朋友 , 全体大雁“喧闹”着觅食 , 再有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辩论”和“争论”,直到最后饱餐一顿又回到“低语” 。这些直接进行描写的词语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表现了大雁具有的人类一般的灵性,要求重读 。别的起到强调和修饰作用的词语也需要重读 。整个语段都应该以一种轻快的语调来朗读 , 语速要略显舒缓,在作者淡淡的描述中去细细品味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在这个精段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三月归来的大雁的叫声特点,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 更是品味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
3.教师范读此部分,请同学们在品析的基础上带着感情来朗读,特别要重读这些词语 。
教学体会及收获:
余映潮老师说:“‘精段’表现于教学设计的理念,最好的则是:一举多得,注重效益 。即 , 阅读一个段落,不仅仅只是读懂了段的内容或者说对段进行了品词论句而已,而是利用这个段落,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或者 , 一个教学细节出来,不仅仅只是一个单项训练而已,而是做到在一次训练中达到双重或者多重训练的目的 。”余老师的《苏州园林》一文的精段阅读的上法 , 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 。
我的精段阅读设计主要是达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训练目的:深入了解三月归来大雁的叫声特点,通过赏析具体词语学习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以朗读活动为手段品味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
我原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把作者描写大雁声音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将选好的文句出示在一张幻灯片上,请同学们一起读,用重音读出大雁的说话声 。我在幻灯片上已经将需要重音读出的词语标出来了,可是学生朗读得毫无感情 。第一次开课时也觉得朗读的效果完全没有出来,但是为了教学进度能够来得及,还是迅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 。余映潮老师说“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出声的朗读 。”但朗读教学绝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放声读起来,要体现教师在朗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
顾老师在看完我的教学设计后说:“为什么要囿于时间的限制呢?是在公开课中完成教学任务重要,还是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重要呢?我们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通过细读文本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对我们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提高,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
经过了调整之后的精段阅读部分占了一节课中的25分钟左右,学生在试读的活动中认真尝试,不仅要找出需要重读强调的地方,还要说出理由,自己还得示范朗读,环环相扣 , 充分让学生进行活动 。
这一篇课文,我几乎在全年级的每个班级都上过了,在语文成绩很薄弱的平行班里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孩子们对每句话的研讨出乎我的意料,并不是浮于表面的 。不是只要找出体现了拟人修辞手法的词语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品味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原来以为我设想的品析语句有难度,学生不容易表述清楚,没有想到学生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例如:“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仅读出了大雁热情的性格 , 还有雁群之间的友谊;“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 , 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低低地”“曲折地”体现了大雁飞行时的姿态,“刚刚”一词表明春天刚刚来到我们的身边,而带给我们春天气息的正是报春使者大雁 。这些回答真是令人欣喜 。
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对拟人的手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大雁,这样更好地赋予大雁人的灵性,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学生们的回答充分证明精段阅读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篇课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 那么精段阅读其实是基于对文本的思考,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
我们经过校本研修,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地读 。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投向课文的深处 , 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 , 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 , 以使教学能够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