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创作,什么叫书法?书法有哪些规矩?( 二 )


有人会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本无意于书,他的《祭侄文稿》那么精彩,难道不算艺术创作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
创作一幅作品,须胸有成竹,“成竹”在哪里,在内容的选择、幅式的确定、章法的安排、情性的表达,还有一项“非一日之寒”的重要前提,即精湛的书艺 , 在这几个要素中 , 颜真卿具备了精湛的书艺 , 又有特定的书写内容,幅式用一般草稿的形式,章法上没有特别的讲究,情性表达却是淋漓尽致的 。由此可见,颜公当时写《祭侄文稿》时,虽是下意识的自我流露,由于具备了创作的基本要素,其中特别是书艺表现技巧,加上“进入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其伤口理所当然属于艺术创作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事实上,没有踏破铁鞋的觅来垫底,哪有全不费功夫的得来呢?所以 , 不经意的艺术作品也只发生在书法造诣高深、内心情感丰富的书法家身上 。
创作的结果是创作过程最后的归宿,也是对创作过程的最好检验,创作的目的是写出精彩动人的书法艺术作品 。因此 , 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明确的创作意识 , 只一味地玩弄某些书法技巧 , 其活动是属于非艺术创作的,同样的道理,态度最认真、创作意识最明确,由于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写出的作品质量低劣,也不能称之为艺术创作 。
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一致性,认识和实践的一致性,传统功力和时代审美观的一致性,是我们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出发点 。
二、书法创作的基础
1.练好内功
艺术高楼的建立,依赖于扎实稳固的基础 。
在进行书法艺术创作之前,先必须打好底子,多看、多练、多积累 , 以期厚积薄发 。首先 , 须对行草书的基本知识有较透彻的了解 , 其中包括源流、现状、各个时期的作品与书家、书法基础理论知识、文房四宝等 。这样 , 便于在练习时择善而从,取法乎上,在创作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书写工具,确立较高的艺术水准,取得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 , 对其他书体也要有一个基本了解,行草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书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能融会贯通,方为高手 。其次,要熟练掌握书法技巧 。书法技巧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体、章法等 。掌握这些技巧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向古人学习,历代书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墨迹或拓本 , 为我们留下了精辟的书论,这些是我们先辈成就的汇展,也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
学习古代优秀范本,其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全面浏览,重点选临,细心领悟,循环推进 。
全面浏览 。历代名帖琳琅满目,不可能、也不必要本本临习,先大致看几遍,作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初学者由于鉴赏水平的关系,对有些好范本,也并不见得怎么喜欢,可以先把自己最喜欢的、又适宜自己临习的帖挑选出来,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为动手临习作准备 。
重点临习 。作为某一段时期临习的范本不宜多,宜选择一本或两本作蓝本,重点临摹,临是指把帖放在旁边,照帖写,摹类似于描红 。两种方法可以同时结合进行 。临摹先应求形似,再求神似 , 从形似中熟悉帖中用笔的提、按、使、转、顿、挫、迟、疾等技巧 , 反复比较 , 反复改进,当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 再意临,求神似,循序而渐进 。
临帖须天天坚持,培养耐心,切不可浮躁,三两天即换帖,浅尝辄止 。
细心领悟 。临帖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临习中,要边临边悟,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 , 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坡翁学书 , 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心摹手追,得其大意 。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 。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古人用心不同,故能出人头地,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 。”如果说临习是为入帖,那么领悟便是从入帖走向出帖的,入帖是为得其技巧,出帖则是运用这些技巧写出自己的面目 。未入便出,则学无成,只入不出,则学为奴 , 能入能出,斯为成矣 。
循环推进 。要想创作丰富精致的作品,单学一本帖是不行的,要广收博取,并且,随着自己学识和书艺的长进 , 对帖的喜好又可能有新的改变 , 原来认为不怎么样的帖,现在看起来爱不释手了 , 原来十分喜欢的帖,反而不那么感兴趣了,这时又可选择新的帖开始由入到出的过程;还有一种情况,对已临的某一帖,原以为了了于心 , 一段时期后回过头来看 , 觉得只学了皮毛 , 未掌握实质,这样也可以进行一次或数次的反复 。如此循环,时间一久,熟练地掌握书法技巧,就理是难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