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提到数据,就必须提到各种模型 。小伙伴们经常有疑惑:从4P、SWOT、RFM到线性回归、决策数、Kmean聚类,都有人管它们叫模型,那这些模型到底有啥区别?今天一文讲清,大家看完再也不迷路哦 。
 
一个例子,看懂二者区别 
模型一词,本身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少数关键信息,描述复杂的问题 。
 
提炼关键信息的方式有2种:如果从业务角度做提炼,就是:业务模型;如果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机器学习方法论提炼 , 就是:算法模型 。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营销4P模型” , 这个4P其实是从业务逻辑出发的 。站在业务视角,只要我做好了商品、渠道、价格、促销,就能把货卖出去 。但是落到数据层面,就有很大区别 。商品和渠道属性很难量化,我们只能通过打标签的方式,粗略对比不同标签下销售指标差异(如下图):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商品价格/促销与销量的关系,容易用数据量化 , 因此催生出一个经典的算法模型:价格弹性模型 。首先采集不同价格下商品销量;第二步 , 拟合函数,总结出量价模型;第三步就可以拿模型推测涨价效果,或者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了(如下图):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注意!方法都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两种方法各有优势 。
 
业务模型的优势 
业务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从业务角度给出问题的解释 。
比如:
  • 是不是我的策略不对?
  • 是不是我的选品不行?
  • 是不是我的执行力不行?
 
类似“策略”、“选品”、“执行力”这些业务上思考 ,很难直接用x、y的加减乘除关系来衡量 。此时就得构造业务分析模型 , 先把“策略”、“选品”等名词量化,再用逻辑树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拆分,构造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逻辑,用排除法找到正确答案(如下图) 。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业务模型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容易观察业务行动的效果 。
比如上图中,基于逻辑树 , 业务改进了执行动作,增加了人力投入 。我们可以直接观察:逻辑树顶端问题,是否变好了,从而判断分析是否真的到位(如下图) 。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业务模型的第三个优势 , 在于清晰业务主体责任 。
比如都是做预测,如果直接用回归算法或者平滑算法给出一个结论,那么业务部门就没法看到自己行为的效果,还会迷惑地问:“那我下周加班不加班,结果一样吗?”“如果我搞不掂A客户 , 转而做B客户,是不是预测会不一样?”(如下图)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此时如果用业务模型来预测,可以直接把整体指标按部门拆开 , 让各部门填写自己预期情况 。虽然具体参数可能需要拍脑袋得出来,但是每个部门能直接看到自己需做到什么水平,从而反向激励业务必须行动 。即使没有完成任务,也能清楚看到“是谁没完成” 。从而更快速的思考对策 。
 
算法模型的优势 
算法模型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比人聪明,而是运算速度快+省事 。比如经典的互联网推广问题,各种限制条件一堆:“推广总预算,每个渠道转化率,每个渠道可以预约档期数量”等等 。
 
此时,如果用人力去安排,可能要计算半天,但熟悉运筹学的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个典型的线性规划模型,只要能写清楚建模假设,就很容易出结果(如下图) 。
 
业务模型 VS 算法模型,到底该怎么用?

文章插图
图片
 
更方便的是 , 如果以后有调整,比如:
1、修改总投放费用
2、渠道档期数变化
3、渠道转化率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