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形态的简要描述,蜻蜓各阶段形态特点

蜻蜓的成虫具有一个长筒形、矫健的身体和两对强大的翅膀,在空中能快速、敏捷地滑翔飞行 。不管是在滑翔飞行过程中,还是停止歇息时,两对翅膀总是展开平伸于身体的两侧,而不同它们的近亲——同属蜻蜓目的豆娘,豆娘身躯较为纤弱,飞行时总象蝴蝶一样扇动着翅膀,给人一种柔和无力的感觉 , 停歇时又把它们竖放在胸背都,而且它们的一对复眼之间有较宽的眼距 。
与其他昆虫一样 , 蜻蜓有头胸腹三个体段,有相互以膜质部分连接的分节外骨骼,即体壁,其主要建构成分为几丁质 。蜻蜓大大的头部上方有一对短刚毛状的触角,通常有3~7节,其上分布着一些化感器 。蜻蜓头部最显著的是那对很大的复眼,占据了头表面绝大部分面积,而且除了古蜓科、春蜓科和蟌蜓属的种类外,两复眼总是紧紧靠近,几乎是连在一起的 。复眼由很多个小眼组成 , 小眼数的多少因种而异 。如Aeshna interrupta成虫每只复眼有22650个小眼组成,其中有2种大小不一的小眼,大的小眼有4500个,倾向于分布在复眼的下方;Petalura gigantea成虫只有一种大小的小眼,每只复眼有小眼23890个;这些小眼对蜻蜓视觉的成像作用非常关健 。些外 , 蜻蜓的头部还具有3个单眼 。蜻蜓的口器为咀嚼式的,具齿的上颚适于咀嚼食物 。位于口器前方的片状上唇 , 在捕食猎物时,可迅速向前伸展出去 , 抓住猎物 。
蜻蜓的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后后胸三个体节 。前胸小,前胸背部圆盾片状,常有两道横向的隆脊 。中胸和后胸愈合为坚硬的箱体状构造,其内部有控制飞行的强大肌肉系统 。蜻蜓胸腹部的三对足,其基部有向头部口器后方集中的趋势,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抓捕猎物的效率 。蜻蜓的足几乎不用来在地面行走,而是用于抓捕、抱握、攀爬和停歇时支撑身体等 。每只足的端部有2个爪 , 足上具成列排布的刺状突,这些都有利于抓捕猎物 。雄蜻蜓的前是上成列的刺己发生了适应性变化,成为眼睫毛一样的构造,并随时用于其复眼表面的清洁工作 。中、后胸背部各具一对多翅脉的膜质翅,翅端渐窄,翅基较宽,前后翅相似,但后翅比前翅较宽 。翅脉复杂网状,网状的翅脉间有翅痣,翅痣方形式长条形 。大多数种类的蜻蜓,雌虫的翅比雄虫的短而宽 。
蜻蜓的腹部狭长,有些种类十分纤细,线条柔美,总共有10个腹节 , 第11节变成了1个背片和2个腹片 。雄蜻蜓腹部第2、3节膨大,并且在第2节的腹下方有一裂口,其中有阴茎和1对抱握器 , 而精巢则开口于腹部第9节 。雌蜻蜓的生殖孔在腹部第8节下方,为产卵器或一简单的片状构造所遮盖 。雌蜻蜓外生殖器的构造形式与其产卵方式相关,它们都依种的不同而不同 。
蜻蜓的若虫在汉语中叫稚虫或水虿,在英语中叫naiad , 全为淡水中的水生昆虫 。它们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依种而异 。如有在水中自由生活的、有水底爬行的、有隐匿栖息的、有钻洞生活的等等 。一般来讲,初龄的若虫不太喜欢活动 , 随着龄期的增加,它们在水中的运动也会逐渐变得迅速而敏捷 。从体形来看,蜻蜓的稚虫与成虫相似 , 但它们没有翅和生殖器 。蜻蜓稚虫的颚下方有一宽大的下唇,下唇端部有用于抓捕猎物的钩刺结构,在不用的时候,下唇被折放在身体下面,当捕食时就迅速展开并向前伸出 。豆娘的若虫是羽毛状的外鳃,而蜻蜓若虫的第4、5腹节上有内鳃 。春蜓科的稚虫在水下钻入沉积物中生活,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一个类似潜泳用的长长呼吸管 , 它们把这种长管从淤泥中伸出以获取净水 。蜻蜓稚虫都能在水中用足、腹部的运动向后推水,以使身体前前快速泳动 。
本文相关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小眼】ommatidia
【小眼面】facet
【古蜓科】Petaluridae
【春蜓科】Gomphidae
【蟌蜓属】Epiophlebia
【单眼】simple eyes ,  ocelli
【血淋巴】haemolymph(尤指旡脊椎动物的血淋巴)
【抱握器】clasper
【蜻蜓形态的简要描述,蜻蜓各阶段形态特点】【精巢】spermarie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