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农村民俗文化

德昂族在悠久的发展过程当中 , 沉积了有丰硕的传统村落文化 , 保护和开发利用传统村落文化,实现文化资源的转化是德昂族民户经济增加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因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缺乏、政策执行偏差、发展规划不合理和产业落后等等原因 , 几千年沉积形成的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正处于濒危或者消亡 。因此,为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 。

德昂族农村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德昂族农村民俗文化】一、德昂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民族之一 , 在悠久的生息历程中创造和积淀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 , 德昂族原来的封闭和孤立生息模式逐渐被打破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统当中逐渐形成的,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年生态文明建设等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德昂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民族之一,德昂族在悠久的生息历程当中创造和积淀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当中的重要一份子 。其靠近山而居 , 建造和保留了独特的村落文化 。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德昂族原来的封闭和孤立的生息模式逐渐地被打破 。青年外流,村落凋敝,无序的新建或者翻建住房 , 传统建筑破坏,德昂族传统村落 , 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 。
出冬瓜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纯正的德昂族聚居村落,一直到2017年底 , 这一个村一共是136户,约有610人 , 全村的耕地的面积是2915.5亩,人均耕地4.78亩,主要还是以种植玉米、甘蔗等等作物为主 。
有林地1405亩,其中的经济林果地12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1亩 , 主要是种植香蕉、澳洲坚果等等为主,这里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以种养业为主,占据了总收入的70%左右,常年在外面务工的人口比例达到13%左右,在省内务工的人数要远远的大于在省外的,务工的主要还是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 。
德昂族农村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出冬瓜村靠山而建造,地势从北向南逐渐地升高,呈现阶梯状分布,最低的海拔是139.14米,最高的海拔达到了1292.97米 , 是典型的山地村庄 。村内的大部分地区坡度在30度以上,村内的土地居民是以住宅为主,占地大约是70%左右 。
目前,出冬瓜村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主要是在建国后期一直到20世纪末期,其存留的数量占比达到了70%左右 , 建国以及21世纪初期以来的建筑占比较少 。
历史环境要素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 是村落文化的承载者和再现物,出冬瓜村还存有古井、古榕树达到历史上的环境要素 , 其中的奘房位于村子的北部的山坡 , 建造距离今天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还完好地保存了其传统的建筑形貌,外形质朴,但是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去了解德昂族宗教、建筑艺术以及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活体” 。
二、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是云南跨境民族,寻求自身发展优势并且合理的利用这一种优势,是实现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的着力点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民族先民沿袭下来的各种无形的文化财产,它包括了各种的表演、表现形式以及知识体系等等,是民族文化当中的一部分 。德昂族是云南所特有的人口较少的民族 。
在建国之前是借用的泰文,之后,大多使用汉文,也有一直沿用傣文的 。佛教的典籍比较的多,大多是用傣文书写的 。因为长期和傣、汉等等民族相处,很多人通用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
德昂族农村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德昂族服饰承载和体现了德昂族的独特的文化,记载了德昂族的传统图案雕刻、绘画艺术 。德昂族妇女的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蔑缠腰为饰 。腰箍宽窄的粗细不一样 , 大多是红、黑、绿等等颜色,有的上面还雕刻花纹的图案 , 有的甚至包上了银或者铝皮 。
德昂族男装往往是绯红包头、黑色衣服、大裤脚长裤子,不同的支系服饰也是不一样的 , 不同的年龄服饰也是不同的,服饰是支系和年龄的边界的表面特征 。
德昂族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喝茶以及饮茶的习惯 , 有“古老茶农”的美誉,茶和德昂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比较特殊的社会功能,就比如说作为见面礼或者请客的时候用等等 , 由德昂族用茶的种种活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历史文化、人生礼仪以及婚姻习俗等等的乡土的民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