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特点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要题型之一,因其难度较大,考生得分较低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 希望能给考生以启示:
文章插图
一、小说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身份
1.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
2.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 , 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
4.叙述者身份(视角):孩子、伙计、知识分子等特殊身份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身份(视角)叙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以儿童的身份(视角)叙述故事 。
5.使用第一人称的 , 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 , 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
二、小说的五种叙述顺序
1.顺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2.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祝福》 。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谨 , 内容更充实 。
4.补叙: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平叙: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
三、叙述技巧
1.悬念,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 , 引人入胜 。
2.线索 , 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 , 结构完整严谨 。
3.抑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
4.伏笔,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 , 情节发展更合理 , 前因后果更分明 。
5.照应,又叫呼应 ,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
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
7.衬托 ,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
8.铺垫,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的主旨 。
9.突转,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对表现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四、叙事安排
1.对话、心理(情节集中) 。
2.历史与现实穿插 。
3.真实与幻觉交织(内容丰富,摇曳多姿) 。
4.场景集中与转换 。
五、叙事节奏(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1.快速:概要、省略 。2.慢速:停顿、场景 。
六、表现手法
1.象征 。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
2.渲染 。对事物细致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
3.抑扬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
4.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其形象鲜明 。
5.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 强化思想感情 。
6.联想和想象 。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
7.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
8.虚实结合 。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 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
9.点面结合 。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 , 粗放与特写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 。
七、其他
1.在叙述腔调上,以“讲述”为主,夹杂着叙述者的情感和判断 。
2.在叙述速度上 , 有简约的概括叙述,也有丰盈的详细描写 , 叙述张弛有度,快慢相间,使得小说引人入胜
八、例题展示
例1:“摇摆”是小说情节运行的一种方式,本文的“摇摆”体现在哪里?请分析“摇摆”在本文中的作用 。(《地铁里的狗》)
(1)本文中的“摇摆”指的是“我”收养小狗从为难到最终答应的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 。
(2)作用:①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使情节有波澜 , 故事充满了悬念;
②借此将人物内心的犹豫展开,从而丰富了“我”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一个爱狗人士、一个看似冷漠的人突破重重障碍的心理,也体现了在矛盾之中爱心的难能可贵;③增强读者意识,引人入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
推荐阅读
-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考试重点
- 怎么查高考分数 怎么查高考分数往届
-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全过程 高考志愿怎么填
- 高考成绩怎么查以前的 高考成绩怎么查
- 英语口试考什么 高考英语口试考什么
- 长篇小说多少字 一部长篇小说多少字
- uc浏览器能咋样登,uc浏览器怎样进入小说阅读模式
- 广东高考什么时候填志愿 高考什么时候填志愿
- 书双的寓意,想找一本以前的小说起点发的是关于异能的书是双主角一个的异能是空间一个是物质谁知道书
- 成人高考怎么上课 成人高考在哪儿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