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显眼包如何“出圈”?

【古代显眼包如何“出圈”?】古代显眼包如何“出圈”?


▲明代仇英《独乐园图(局部)》 , 描绘了北宋司马光的书房 。 (图片来自南湖晚报)
古代“Soho一族”如何打造沉浸式居家办公室 , 古代公务员、打工人、学生党如何应对“春运囧途” , 古代“自媒体大V”如何打造“10万+”爆款 , 古代“营销大咖”如何玩转创意营销 , 古代“运动达人”擅长哪些奥运会项目 , 古代社区管理提供哪些“物业服务” , 古人消闲娱乐都玩哪些“网红游戏” , 古人用哪些“黑科技”打造品质生活?……四川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古人原来这么潮》是一本来自古人潮流生活的指南 , 该书从现代人的时尚潮流、科技与思维出发 , 进行古今对照 , 聚焦爱情、生活、职场、休闲、思维、探索六大主题 , 细化为古人潮流单品、热门游戏、创新思维、黑科技等四十一个趣味话题 , 让古人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 , 带读者直击古代潮流现场 , 爆笑刷新人们对古人的认知 。
古代房奴不好当
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白居易的“游宦京都二十春 , 贫中无处可安贫” , 古人想住进大豪宅不容易 , 想踏踏实实买处普通住房也不容易 。 他们为买房发愁的事儿 , 属实不少 。
西汉时期 , 在重农轻商的大环境影响下 , 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出现如今的职业炒房客 。 但为了有效管控房产交易 , 朝廷还是出台了一个严格得有些苛刻的房产限购政策:“欲益买宅 , 不比其宅 , 勿许 。 ”这就是说 , 人们如果有房还想再买房 , 只能买邻居家的房产 。 而且 , 汉朝初期 , 百姓家里有多少人、有多少房产 , 百姓需要如实上报 。 万一有人为了少交人头税和财产税 , 少报人口和房子会有怎样的后果?政府鼓励邻居检举揭发 , 揭发属实 , 抓当事人坐牢 , 没收当事人的家产 , 一半家产充公 , 一半家产用来赏给检举揭发当事人的邻居 , 以资奖励 , 这叫“举发” 。 在这种高压限购政策下 , 汉朝人买房子的难度可想而知 。
这一政策到了唐代略有松动 , 人性化调整为:若是卖家想卖房子 , 应按照“先亲友、再邻居、后他人”的顺序出售 , 只有亲友和邻居都不想买或者出不起买房的钱 , 卖家才能公开面向公众出售 。 不得不说 , 虽然这项政策比汉朝宽松了些 , 但比起现代还是要严格不少 。 不仅如此 , 唐朝政府还严控房屋供地 , 防止人为抬高房价 , 以至于唐玄宗时期的普通人家 , 每三口人才能拥有一亩宅基地 , 贱民群体就更难了 , 常常要五口人才能共享一亩宅基地 。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 , 唐代的卖家自然叫苦不迭 , 而大批买家也遭遇了买房难的问题 。 比如大文豪杜甫在长安漂泊十年 , 仍然买不起房子 , 又赶上了安史之乱 , 不得不去成都郊外 , 得友人救济 , 才搭建了几间茅屋居住 。
贞元十六年(800年) , 二十九岁的白居易独自来到长安闯荡事业 , 一路干到了秘书省的校书郎 , 拿着高薪 , 成为万千“打工人”羡慕的对象 。 然而 , 白居易的薪水虽然丰厚 , 却依旧无力买房 。 803年 , 总也凑不够购房款的白居易 , 不得不跑到长安城东的常乐里 , 租了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一处小宅子暂时落脚 。 到了公元808年 , 白居易已经升至左拾遗 , 月薪也涨到了2.5万文 , 可他仍然买不起长安的房子 , 只好继续租房住 。 直到五十岁时 , 白居易才在长安城里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 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 , 白居易初来长安时 , 名士顾况听说白居易的名字后 , 颇有深意地说了一句:“米价方贵 , 居亦弗易 。 ”多年后再品顾况的这句话 , 简直就是“神预言” 。
到了宋代 , “买房难”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 据《宋刑统·卷十三》记载 , 宋朝卖家卖房必须先召集所有族人 , 了解大家是否愿意购买房产 , 然后再询问四周邻居是否有买房意愿 , 只有当族人与四邻都明确表示不买房后 , 才能将房产拿到市面上交易 。 一系列严控炒房的措施 , 在无形中限制了供给端 , 推高了房价 , 直接导致宋代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 就连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 , 想买套房子也难如登天 。
治平元年(1064年) , 眼看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 苏洵一咬牙一跺脚 , 借巨资在开封买下一座宅子 。 谁料两年后 , 苏洵还没还完“房贷”就去世了 , 这笔巨额债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儿子苏轼和苏辙的头上 。 这下可坑苦了苏轼和苏辙 。 此后 , 苏轼将自己大半的薪水拿来替父还债 , 还搭上了自己四百亩职田的租金 , 搞得他年近五十岁才在江苏宜兴买下一所房子 , 而苏辙则到七旬高龄才在河南许昌买下房子 。 为此苏辙还专门写了句“我老未有宅 , 诸子以为言”自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