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研学、康养”领跑暑期文旅市场

坐索道观美景、纳凉玩水、住星空民宿、乘冷气十足的摩天轮……连日来,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推出主题丰富的夏日消暑旅游路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出游 。
7月5日-7日,由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2023武陵文旅大会举行 。这是本月重庆召开的第二个全国旅游盛会 。7月2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
根据途牛旅游网数据,今年暑期用户出游距离、出游天数增长趋势显著 。出游距离方面,国内长线游出游人次占比为61% 。其次为周边游和出境游,占比分别为19%和20% 。
采访人员了解到,为满足旅客不断提升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热门避暑地正积极探索新经验,拓展文旅数字经济、智慧旅游、文化演艺、研学旅游等经济业态,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遛娃”研学成为消费增长新动力
随着暑假开始,四川达州的张先生带着孩子来到美心红酒小镇研学游 。“我们自驾过来的,孩子放假了,带他来这里遛弯 。”张先生说,10岁的孩子喜欢在水上乐园耍水清凉,在光影与音乐交织的水上电音节冲浪,感受音浪、水浪与人浪合一,在灯火阑珊的湿地公园,观赏水的光影流,感受古镇千年历史文化……
近年来,研学游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暑期成了研学市场强劲复苏的大好时机 。携程数据显示,7月研学游产品订单量环比6月增长四倍 。在高温加持下,今年重庆的暑期亲子游也呈现出一些变化,追求“凉爽”“刺激”的水上项目花样百出,带娃避暑成了出行首选,研学游市场也呈现强劲复苏势头 。
“遛娃”需求成为消费增长新动力 。从旅客结构看,去哪儿平台上18岁以下、34-43岁这两个群体占比最高,两者相加超过五成,其中儿童占比达到10% 。
近日,重庆市研学旅行产业研究院成立仪式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在华文未来创始人余一途看来,研学游受追捧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单纯的课程辅导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全面发展需求 。研学游则可以提供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
避暑旅游需求强劲
连日来,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已多次发布高温预警 。
采访人员从涪陵区文旅委了解到,作为“不夜重庆生活节”的一个系列活动,美心红酒小镇将不定期开展趣味玩水嘉年华、水上音乐节、趣味啤酒节等主题消夏旅游活动 。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至1.5万亿元 。持续的高温下,避暑游正成为中国“夏日经济”的新增长点 。
泼水、漂流、露营、采摘……2023重庆市夏季旅游4日正式启动 。该市今夏推出20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70余条旅游线路、80余项惠民措施,让民众“解锁”夏日欢乐 。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重庆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潜力约为550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25%左右,直接带火了贵州、湖北、四川等周边省市的避暑经济 。其中,去年暑期,重庆前往贵州的游客就达568.49万人次,占贵州暑期旅游接待总量近10%,居全国入黔游客的首位 。
“经过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游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进和商业实践的新阶段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为满足旅客不断提升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西南、西北、东北等热门避暑目的地正积极探索经验做法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7月9日对采访人员说,今年夏季,重庆各区县围绕“水”做文章,将推出泼水、漂流、水上嘉年华等“清凉”玩法 。
与“热”俱进寻找“诗和远方”
“打飞的”跟着演出去旅行、“夜经济”点燃烟火气、“清凉商品”销售火爆……随着来势汹汹的高温到来,全国各地文旅消费,同步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盛夏之时奔赴“诗和远方” 。
在渝出席会议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向采访人员介绍,在这个暑期,避暑、研学、康养三大细分市场值得重点关注 。“面对全国普遍高温的天气,人们的避暑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劲,各地针对避暑旅游推出的服务也都更加完善 。而备受关注的研学旅游市场不仅仅涉及山水自然风景,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也要跟上 。”他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