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龄心:谈了19年师生恋后,她从丁克一族变成贤妻良母,还是丈夫的御用女主角( 四 )



只不过 , 当时 , 落花有意 , 流水无情 。
扈耀之最初是对张龄心是“不感冒”的 。
后来张龄心才知道 , 在别人面前都说她乖巧的扈耀之其实背地里对她的真实想法是“脸上写着‘傻瓜’两个字”的姑娘 。

毕竟师生有别 , 虽然才大8岁 , 但他的确没有过任何其他想法 , 尤其他在感情上还极其内敛被动 。
如果张龄心这头知难而退了的话 , 可想而知那这两人绝对是渐行渐远的 。

但是她不想放弃 , 不知道为什么 , 那会儿她总觉得如果不把握住他 , 这绝对会是一个遗憾 。
张龄心更愿意把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上 。

烈女怕缠郎 , 反过来也一样 , 女追男只隔层纱 。
多次暗示后 , 张龄心表白了 , 这回扈耀之答应了:


“那就试试 。 ”

然后这一试就试了19年 。
19年恋爱长跑里 , 他们都没结婚 , 原因是张龄心觉得没有必要结婚 , 她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婚姻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结婚了 , 我们拿证了 , 我们受法律保护了 , 其实最好的婚姻应该是‘你保护我 , 我保护你’ 。 ”

更重要的是 , 她是一个丁克主义者 。
如果决定不要孩子 , 那婚姻是可有可无的 。
难得的是 , 扈耀之是极其尊重恋人的想法的 。

对于拍完一部戏就得去玩两三个月的张龄心而言 , 广阔的世界对她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 她向往自由与独立 。

“不管怎样都要独立 , 瓶子可以打不开 , 但是内心一定要独立 , 可以不会开奔驰 , 但内心要大到可以装下一个世界 。 ”

刚开始扈耀之是非常不能适应的 , 毕竟分隔两地终归是不舍 , 但时间一久 , 他想通了:

“没有必要去掌控一个什么东西 , 我们能掌控的就只有自己 。 ”
想控制一个人 , 想约束一个人 , 都是笨蛋 。

他变得十分痛快利落 , 送她去机场 , 告别极为洒脱:

“待得开心你就多待一段时间 , 不开心就回来 , 我去接你 。 我手机24小时开着 , 钱不够你跟我说 。 ”
就像当初毕业之后 , 张龄心义无反顾决定去英国留学、出去看看一样 , 她一直没变 , 而扈耀之也一如既往支持她 。

她是个说走就走的人 。
张龄心就像风筝 , 而放飞风筝的那根线永远拽在扈耀之的手里 , 他是她的后背 , 也是她的避风港 。

而这大概是她愿意转变思想从而做出结婚生子决定的底气的来源 。
1995年到2014年 , 这19年 , 好像是一个漫长的考察期也是一个漫长的思考期 。

2014年 , 张龄心转眼36岁了 , 她不得不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刻更需要考虑是否要孩子 。
不仅是生育焦虑 , 更是母性天然的驱使 , 她和扈耀之在日本游玩的时候进行了一次长谈 。

听到他说:

“我觉得我们两个人结婚好处很多 。 ”
张龄心第一次燃起来结婚的冲动:

“那行 , 那就结婚吧 。 ”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 , 她只知道她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内心是期待的 , 也是安定的 。
外面的世界想去就去 , 而家不是想回就回的 , 外面的世界 , 她看够了 , 她想回家看看了 。

2015年 , 她有了一个三口之家 。
孩子会让我们开始去审视自己 。

当了妈妈的张龄心成了宠娃狂魔 , 更有耐心和责任感了 , 对工作更认真了 , 心也更安定了 , 但她的自由本性依然不变 。

当了爸爸的扈耀之更爱哭了 , 结婚之前他压根没有怕的事 , 可有了家庭完全不一样了 。
有一回 , 看到别人打架他马上冲过去了 , 张龄心还以为他是去劝架去了 , 但没想到他把一个小孩子给抱出来了 。

原来是两个大人吵架的时候 , 底下有一个小孩在哇哇大哭 。
他有了铠甲 , 也有了软肋 。

如今 , 张龄心也成为了导演老公的御用女主角 , 《骨语》《上古密约》《水墨青春》等都有她的“加盟” 。
在事业上 , 他们是默契搭档 , 而在感情上 , 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