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朗诵


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朗诵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以及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朗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地下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是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对北京的依依惜别之情?求解答
  • 诗人为何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为题?
  • 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诗歌鉴赏
  • 关于《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郭路生 。
Q1:“地下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是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现代诗人食指于1968年底创作的诗歌 。
Q2:《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对北京的依依惜别之情?求解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作者表现对北京的依依惜别之情,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惜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 。
Q3:诗人为何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为题?
这是文革时,北京知识青年去山西、陕西插队的火车开车的时间,以这个时间为题,烘托出无数离家少年的思亲之情
这首诗作于1968年12月20日,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朗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慢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最后的北京
Q4: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是作者告别北京站,乘坐每天一班的四点零八分的火车到所插队的山西农村过程中写的 。
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
于是他大笔一挥,记录下这触动的时刻 。
原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原因:
1、郭路生(食指)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 “石之子”之意 。
2、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高中学历,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食指

Q5: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诗歌鉴赏
(1)善于通过主观感受表达内心的强烈震动 。
这首诗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的组合起来 。幻觉中“剧烈地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 。另一个“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的神话褪去了灿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表露无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