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唐钱珝拼音版……古诗《江行无题》的解释?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行无题,以及江行无题唐钱珝拼音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江行无题表达什么主旨
- 江行无题
- 《唐钱翎江行无题》古诗 。
- 江行无题古诗
- 古诗《江行无题》的解释
- 《江行无题》原文及鉴赏
诗人用五言绝句的形式,描写着大江两岸的美丽动人风光,连缀观之,仿佛一幅万里长江的巨幅长卷,生机盎然 。
所选是江行无题一百首中的一首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四十三)
钱珝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
【赏析】
这首诗写战乱刚过后农村的残破荒凉,诗人选择的是破晓时的情景,农家辛苦,总是戴月披星,但现在却是晓渡无人,反衬出军阀混战的罪恶 。杜甫《东屯北崦》诗:“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同样写战乱对农村的破坏,不过选择的是黄昏时的情景 。
再选一首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
诗从与秋收农忙想到家乡稻熟情景 。秋天到了,树叶上已有清霜,江边稻子熟了,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 。此时家乡苕溪两岸,也是稻熟金黄了吧,昨夜睡梦中还闻到金谷飘香呢!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家乡的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Q2:江行无题
江行无题(其一)
翳日多乔木,①维舟取束薪 。② 静听江叟语,③尽是厌兵人 。④ 注释 ①翳——遮盖 。②维——系 。束薪——一捆柴 。③江叟——江边的老头儿 。语——谈论 。④厌兵——厌恨战乱 。作品鉴赏 此诗以“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作为开头,随手之间即将题目中“江行”之意暗寓其中,但并未说明,用的是“暗起”的手法 。划着小舟在江面上驶行,但见两岸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系住小舟即可在水中捞取到从上游漂浮下来的柴禾 。这就是作者一、二两句给我们描绘的自己江行所见,这两句起的似乎十分平淡,可是就是作者这平平淡淡的一笔,却恰如一个画坛高手三笔两笔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看到水面上漂浮着的柴禾,我们不禁在内心要发问:这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 。三、四两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上两句的所见,转入到江行时的所闻 。“只听见江岸两边那些白发江叟所谈的话,透过他们的话我才明白他们全是一些憎恶这场战争的人们 。”作者这二句上承前两句,看视突兀,实际上内在叙述之线紧紧相连,即回答了我们上二句末尾的发问——这里不久刚发生了一场战争,而漂浮的柴禾也许正是那场战争的遗留物吧 。作者用笔非常巧妙,选用白发苍苍的江叟之言,却又故意不说他倒底听到什么,这些人说了什么 。最后一句“尽是厌兵人”,既从另外一个侧面交待了自己的所闻,同时,放在诗尾,也有点明主题,升华主旨之功用,真可谓巧笔! 要控诉战争,却似乎一笔未写战争 。作者不愧为有心于生活之人,却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江叟静语,反映了这样深刻的主题 。而且在写法上,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细节曲折地写了出来,显然非常别致 。
江行无题(其二)
兵火有余烬,①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② 。注释 ①余烬——指兵灾之后残存的东西 。烬——火灰 。这句意为战争初息 。②这两句说:早晨无人争渡,唯有残月的寒光投入渡口沙滩 。写战后农村凋敝,人烟稀少的破落景象 。
江行无题(其三)
咫尺愁风雨,①匡庐不可登 。②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③ 注释 ①咫尺——比喻距离极近 。②匡庐——庐山的别称 。原名南障山,相传殷、周时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这两句说:匡庐近在咫尺,可是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③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这两句写庐山为云雾萦绕,呈现出缥缈虚幻,令人莫测高深的景象 。
江行无题(其四)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① 故溪黄稻熟,②一夜梦中香 。③ 注释 ①村事——农事 。②故溪——这里指故乡 。③“黄稻熟”、“梦中香”,既概写了故乡秋收景象,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形象、亲切、真挚 。
江行无题(其五)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 。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