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评分

免疫组化评分(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呼吸科姚副院长2020-06-07-17: 18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肺癌免疫组化检查已成为每个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然而,很多人对考试成绩中的专业术语感到困惑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让我们知己知彼,才能战胜肺癌 。
免疫组织化学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等待癌症确诊的时候离不开它,在观察治疗是否成功的时候需要它,在分析预后的时候仍然需要它 。因此,将免疫组化结果与患者的试验书进行比较并不过分 。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免疫组化结果往往看起来很专业,他们也搞不清楚 。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咨询医生 。有的患者觉得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差不多,一个就够了 。所以今天就来说说免疫组织化学的那些事吧 。
到底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通俗一点的意思,就是把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放大到分子水平,看看在这个水平上有什么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征 。比如有的癌细胞会表达一些其他细胞没有的受体蛋白,有的癌细胞会产生一些比正常细胞多很多倍的蛋白,等等 。
说白了就是因为蛋白质出现在身体不同的地方 。一些蛋白质遍布全身,而另一些只出现在某些器官和组织中 。通过直接直观地观察组织和细胞中是否存在某种蛋白质,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以及癌症治疗后的恢复程度 。对肿瘤进行更深层次的病理分类,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发现转移性肿瘤时,有助于确定原发部位等 。
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有什么区别?
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是现代医学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部分检查项目重合,很多重症患者认为是重复检查 。但实际使用中两者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
免疫组化主要是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恶性程度和预后,多在影像学检查后进行;目前基因检测主要偏向于药物的使用,在少数有基因缺陷的人群中有一定的预测关系 。
例如,在肺癌的EGFR或ALK突变中,EGFR突变集中在外显子18-21 。免疫组化检查通常为EGFR“+”,提示EGFR突变,而遗传学检查会提示L858r、C797s、或T790m的具体位置,对靶向用药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
在ALK检查中,不需要做更精确的突变位点检查;靶向药物只要免疫组化阳性就可以用 。
所以患者要听从安排,做好治疗前的各项检查,尤其是在精准医疗时代 。只有更全面、更充分地把握病情,治疗才能更准确、更有效 。
常见肺癌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知道了免疫组化的重要性,肺癌细胞最重要的免疫组化标记是什么?这些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1.与判断肺癌类型相关的指标
腺癌
NapsinA:如果免疫组化报告显示NapsinA(+),往往提示肺腺癌 。70%-90%的腺癌细胞会呈现NapsinA阳性 。
TTF-1:如果在免疫组化报告中显示TTF-1(+),往往提示肺腺癌,因为70%-80%的腺癌细胞显示TTF-1阳性 。通常肺鳞癌是(-),所以TTF-1可用于区分肺鳞癌和肺腺癌 。
CK7:是肺腺癌最敏感的免疫标志物,阳性率接近100% 。CK7是鉴别原发性肺腺癌的首选组合标志物,但特异性较低,广泛存在于肺鳞癌、乳腺、胃、卵巢、子宫等腺癌中 。
鳞状细胞癌
P63和P40:它们是肺鳞癌最常用的标志物 。90%的肺鳞癌呈强弥漫性核表达,其特异性低于P40 。少数肺腺癌和内分泌肺癌也呈弱阳性 。肺鳞癌中P40的敏感性与P63相似,但特异性高于P63 。P40在其他类型肺癌中的阳性率仅为3%左右 。
CK5/6:肺鳞癌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p63不表达的情况下,单一的CK5/6不足以支持鳞癌的诊断 。
小细胞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检测小细胞癌的首选标志物 。
2.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的指标
Ki67(增殖指数):Ki67是一种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在显微镜下反映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情况 。标记阳性率越高,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对放化疗越敏感 。例如,Ki67通常在80%~100%的小细胞肺癌中表达 。Ki67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中起重要作用 。
3.与靶向治疗相关的指标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评分】
常见的肺癌靶基因有EGFR、ALK、KRAS、BRAF、PIK3CA、HER2、MET、ROS1、RET和NRAS 。
其中,EGFR和ALK是肺癌中两种常见的分子类型 。《中国EGFR和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建议,所有腺癌或含腺癌的肺癌,原则上都要做EGFR和ALK基因检测 。因为一旦基因突变为阳性,就会有疗效好的靶向药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