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告诉了我一个扎心的答案

盲区|《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告诉了我一个扎心的答案

文章图片

盲区|《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告诉了我一个扎心的答案

文章图片


能力和倾向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或者不匹配?那天赋与兴趣、个性之间又是怎样关联的 , 当我们的能力与倾向不匹配时 , 我们是应该尊循自己的能力(天赋)还是应该尊照自己的倾向(即兴趣和个性)?
也许面对兴趣和天赋之间的选择 ,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会犹豫 , 因为如果自己不喜欢又怎么会去认真对待呢?
在本书中 , 作者通过汉斯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 , 对于一项职业的兴趣不一定与天赋有关 , 只有通过深入的测试我们才能发现人们想做的事情和人们擅长做的事情之间的不一致性 。
沃兹沃思曾说道:“我们是根据自己认为自己擅长做的来评价自身的 , 而其他人则是根据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做过的事情来评价我们 。 ”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某项工作时 , 出于喜欢或者擅长我们便会立马做出决定 , 然后忘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合适这份工作 。
出于种种原因 , 经常出现各种这样的问题 。 这时你是否希望有一本书可以帮你解决你目前所存在的困惑 。 别着急 ,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做自己擅长的事 , 还是喜欢的?》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做自己擅长的事 , 还是喜欢的?》是由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心理教授阿尔约沙·诺伊鲍尔所写的一部关于择业心理的书籍 。 本书通过书中的心理测试和问题分析旨在解决人们在面对出入职场时的一个共同问题:究竟是选择自己擅长的 , 还是喜欢的?
同时 , 根据这些问题作者针对能力与倾向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评价 , 让人们面对职业选择时能够做出好的选择和正确的努力 。
现在 , 就让我们想想我们是否也会出现以下情况:
1、认为自己会的便是擅长的
2、在喜欢和擅长之间我们习惯性选择喜欢的
3、我们是否总是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某项能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吧 。
1、很多人都有潜意识盲区
什么是潜意识盲区?潜意识盲区包括人们在自我认知中出现的自我和他人评价不一致的现象 。 以及随之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的“盲区 。 ”即我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的自身的特性、天赋、个性特质 , 而其他人却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 这就是我们存在的自我认知盲区 。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说过:“有三样东西是极其坚硬的:钢铁、钻石 , 以及认识自己 。 ”
当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时候 , 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远比一个陌生人对我们的认识低 。
并且 ,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 人们经常会倾向于高估自己而非低估自己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利偏差 。 ”
天赋与兴趣之间的关联性很低 , 最多也就中等程度的关联 。 这意味着:其实我们的天赋和兴趣不是一开始就匹配的 , 而是在生活的过程中才彼此“匹配适应” 。
而各种经验让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项和弱项 , 通过分析后发现:个人兴趣会朝着人们取得成功的领域发展 , 并不会向那些不怎么成功甚至遭受过是失败的方向发展 。
但对于音乐家、作曲家、雕塑家或者画家的必备天赋是特殊的 , 所以我们并不能用简单传统的智力测试来确定他们的职业与兴趣的一致性 。

2、喜欢的未必适合我们
托马斯·查莫罗-普雷穆日奇说:“我们生活于一个痴迷人才的时代 。 ”
这就意味着只有兴趣没有能力勉强去做一件事是做不久的 。
以前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人 , 因为我的兴趣 , 高中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参加美术的培训 , 在集训的时候总是画画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 , 第二天七点或者八点多就起床洗漱准备去上课 , 每天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动作 。 经常睡眠不足 , 每次画不好我就会心情低落 , 慢慢的便开始讨厌画画 。 后来才发现 , 其实我根本不擅长画画 。
后来集训结束后我便结束了画画的时光 , 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兴趣爱好 。 因为我开始学习写作的缘故 , 偶然发现其实我的写作并不差 。 后来就开始了写作的计划慢慢的就把擅长的变成了一种兴趣 。 虽说不是很擅长 , 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
在书中也提到了关于大五人格作为衡量人类人格的标准 , 也和兴趣一样 , 几乎没有表现出与天赋之间的关联(即使有 , 它的关联性也很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