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与意境( 二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与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意境创造方式是情景交融 。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我的床脚边有如此明亮的光线,难道已经有霜了吗?抬起头来看,我发现这是月光,又沉了下去,我突然想起了家 。看到天上的明月引发了李白的思绪,以至于天上的明月和他的思乡之情构成了诗歌中的意境 。
另一个例子是杜甫的《登高》:大风从广阔的天空猿呜咽,鸟类飞回家的清澈的湖和白色的沙滩 。一望无际的树簌簌落下树叶,长江不可预料地在奔腾翻滚 。悲凉秋景里的李,常年游子,在疾病缠身的今天独自生活在高台上 。历尽艰辛,苦尽仇恨,白发满发,酒杯杯残损悬 。
这是一部被誉为古今七言诗第一的作品 。一生悲苦的杜甫,面对萧瑟的秋色和落叶满江的景色,不禁心酸,从而表达“我已远道而来三千里 。带着秋天的悲伤,带着我百年的悲哀,我独自爬上这个高度 。厄运在我的鬓角上结了一层苦霜,心痛和疲倦是我酒中的一层厚厚的灰尘” 。诗歌给我们一种压抑、苍凉、悲凉的感觉,这是杜甫和读者共同营造的意境 。
既然有触景生情,就有移情造景的艺术 。诗人在写诗之前,内心充满了某种情感 。这种情绪必须找到一个出口,这样他才能转移到某种风景上去 。这种沾染了诗人情感的景物是一种意象,许多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
比如杜甫的《春望》:国虽四分五裂,山川长存,草木皆春 。伤心之态,不禁泪流满面,鸟语惊人,离愁恨 。战争持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十万黄金 。惆怅缠绕,挠头思索,越挠白发,几乎插不上一根发簪 。
“花瓣如泪流过的地方,孤独的鸟儿唱出了它们的悲伤”是一种典型的移情于风景的艺术 。本来花鸟是没有感情的,但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恐慌和迷茫转移到了花鸟身上 。他似乎看到了花儿在哭泣,鸟儿在悲伤 。
更高级的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和视觉完美融合 。
例如王维的《朱莉亭》:我独自倚在密竹中,弹着琵琶哼着歌,声音太轻,除了我的同伴明月,谁也听不见 。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意境的两个定义,基本概括了中国诗歌的意境 。他说意境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自我的境界”是情绪的强烈宣泄和暴露,“自我缺席的境界”是情绪的深刻和微妙的隐蔽 。这基本上就是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