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可以当什么官 宋朝状元一般封什么官( 二 )


既然那么多人寒窗苦读,挤破头都想要成为状元,那么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状元又是谁?
要说秀才中成就最高的,很多人都知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他推翻了王莽立的新朝,最终成为了东汉开国皇帝 。
其实历史上有一个状元,最终也成为了皇帝,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很多人只关注汉人建立的江山,顶多算上元朝和清朝 。
其实,中原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影响着少数民族政权,很多少数民族政权都在效仿汉族,他们不光对儒学有非常强的认同,选取人才也是效仿汉族的科学考试 。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辽、夏、金这三国 。
这三个国家中,西夏的第八任皇帝神宗李遵顼(xu),虽然是皇室后裔,却是个博才多学之人,早年考中状元,后进入军队得到重用,49岁继位,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 。
结尾
古人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寒窗苦读,考中状元是对他们的最高认可,不过每朝每代并非考中状元就万事大吉,成就有多高还得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一开始担任多大的官,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
Q2: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清朝初年对此明确,给予一甲进士或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进士给予守备、署守 。此后,武状元被授予一等侍卫、榜眼,探花被授予二等侍卫,二、三进士被授予三等和蓝翎侍卫 。这些人得到这些官位后,去兵部选实职官 。一般进入翰林院,被授予六品七品编修、翰林院修撰、萧作郎等,开始科举后的职业生涯 。分配到翰林院的是科举考试成绩最好的人们 。
但是,因此科举考试自古以来就很难 。晋级,最后能参加殿试,掉下来的人数不胜数 。殿试之后,能为金榜题名的人更少 。所以,金榜的题名是人生的四大庆事之一 。唐郊写了《登科后》,很好地说明了写金榜题名后的兴奋心情 。其中“春风擅长马蹄病,一日游长安花 。”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但金榜的题名并不意味着这就直接进入官场,实际上殿试后的成绩也有排名,其中第一名是冠军,唐朝只有第一名叫冠军,其他没有叫冠军,到了宋朝才受主要是因为唐代科举制度刚刚兴起,科举制度不健全 。
现在的清华大学每年招收数百名学生,而冠军三年只有一名 。这也有理由说古代教育普及率远远不如今天,但我们可以看到冠军有多难 。状元非常难考试,但状元不会马上被授予官职 。即使被授予,也不是大官,而是卑鄙的小官 。理由也很清楚 。国家大事不能让几十年刚读书出来的人主持 。就像现在应届毕业生不能直接成为部长一样 。
其他进士进入翰林院取得词臣、史官资格需要复试 。只有冠军、榜眼、探花,在完成殿试布告后,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 。状元被翰林院修撰,授予从六品 。修撰可以参加国家修史活动,又称史官,是一项非常大的荣誉 。担任史官的官僚中,也有人在死后墓志铭写官位时特别注明 。他修过史,做过翰林官 。制度不健全,容易带来的结果之一是科举考试被世家把持 。因此,唐中晚期,科举考试被当时世家保持,寒门学子很难发迹,甚至出现了买冠军的现象 。
Q3:古代学子中了状元之后,能够被封什么样的官职?在我国古代这是有规定的,比小说和戏文里可要小多了会试(每三年在京都的考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字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去的第一名的考生,由皇帝钦定”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这前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 。
”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 。“状元”的职名叫作“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榜眼”、“探花”二人则被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是地地道道的“芝麻官” 。编修-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
官员的品级: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 。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末入流” 。列表如下: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