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手握滋源、美肤宝等15个品牌冲上市,这家国货美妆能否重生?

【美容|手握滋源、美肤宝等15个品牌冲上市,这家国货美妆能否重生?】美容|手握滋源、美肤宝等15个品牌冲上市,这家国货美妆能否重生?

文章图片

美容|手握滋源、美肤宝等15个品牌冲上市,这家国货美妆能否重生?

文章图片



作者 | 李新笛
“上市潮”是近几年国货美妆行业主题 。 2022年 , 全行业有多达20家企业寻求上市 , 美肤宝和滋源的母公司环亚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 12月30日 , 环亚科技递交招股书 , 拟创业板挂牌上市 。
这家公司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 不同于部分国货美妆企业 , 环亚科技并不依赖单一品牌——公司拥有美肤宝、滋源、法兰琳卡等15个护肤及个护品牌 , 其中有3个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 其他多个新品牌在公司总营收占比正在持续增长 。 但是 , 由于这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有限 , 加上依赖线下 , 环亚科技的营收增速缓慢、利润承压、市占率不高 。
总的来说 , 环亚科技需要转型和升级 。 而上市 , 就是它冲破自身困境的机会 。
品牌多元、研发投入高于同行国货美妆企业最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依赖单一品牌” 。 例如 , 珀莱雅和贝泰妮虽然增长迅猛、在行业中领先 , 但它们都尚未培养出主品牌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 丸美股份旗下主品牌丸美的营收也占总营收的90%以上 。
而环亚科技并未依赖单一品牌 , 公司旗下的品牌多达15个 , 且部分新品牌在公司营收中越来越重要 。
据招股书 , 环亚科技旗下的三个主要品牌是护发品牌滋源、护肤及防晒品牌美肤宝、护肤品牌法兰琳卡 。 2022上半年 , 三个品牌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9.65%、27.21%、15.39% 。
包括肌肤未来、即肽、澳魅、康柏雅在内的新品牌则不仅营收持续增长、且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不断增加 。 其中 , 肌肤未来的收入在公司总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0.49%增加到2022上半年的7.14%;即肽在同一时期的营收占比从0.38%增长到2.45% 。
品牌多元 , 也意味着环亚科技能够覆盖更多美妆护肤的细分赛道 , 并在多个赛道保持更高话语权 。 结合招股书中的信息 , 环亚科技旗下的品牌涉及中草药护肤、护发、抗衰、功效护肤等多个领域;根据 Euromonitor调研数据 , 按中国大陆市场2021 年零售渠道销售额计 , “滋源 SEEYOUNG”是中国第一的无硅油头皮护理品牌;按 2020单年零售渠道销售额计 , “美肤宝MEIFUBAO”是中国第一的国货防晒品牌 。

图源:公司招股书
国货美妆行业另一个缺点在于研发投入不足、严重依赖代工 。 但环亚科技在研发投入不小 , 而且其产品生产以自主生产为主、委外加工为辅 。
研发费用率方面 , 环亚科技2019年至2022上半年的研发费率分别达到3.00%、2.88%、3.01%、3.37 % , 高于上海家化、丸美股份、珀莱雅、水羊股份等多家美妆上市公司 。
在生产方面 , 根据环亚科技的招股书 , 公司在国内共拥有三大生产基地 , 包括科林路生产基地、开拓路生产基地、那比昂生产基地 , 各生产基地的产线累计达到61条 。 自主生产 , 意味着公司是依靠自有厂房、生产设备和技术工人组织生产 , 并且会自主研发产品配方、设计产品外包装等 。
此外 , 由于创始人家族拥有澳大利亚居留权 , 环亚科技也在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进行布局 , 公司旗下不仅拥有“澳魅 MOR”、 “澳媛 AUSPERI”以及“莫伊纳 MOINA”等多个澳洲品牌 , 且在在澳大利亚设有自有生产基地 。 根据招股书 , 2019年至2022上半年 , 环亚科技的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07%、2.12%、2.10%及 1.46% 。
不过 , 虽然环亚科技在澳洲市场布局多年 , 但是公司在澳洲的子公司直至2022上半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 环亚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 , 若公司无法有效开拓境外市场 , 澳洲公司相关资产存在减值风险 , 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增速缓慢、利润承压虽然环亚科技拥有多元品牌矩阵 , 且在自主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不小 , 但这些优势对公司的营收带动有限 。
2019年至2022上半年 , 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19.4亿元、19.8亿元、21.6亿元、9.9亿元 , 收入增速分别为2%、9%、-8.5% , 而同行业的贝泰妮、珀莱雅、水羊股份的收入增速保持在20%-30%甚至更高 。 值得注意的是 , 公司的主要品牌滋源和法兰琳卡在2020年时受到疫情影响而营收下降;美肤宝同样在2020年收入下降 , 且该品牌虽然在2021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 但该年的收入依然不及2019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