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骗,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新型“博弈”

“一个互联网企业招一个安全专家 , 可能给到年薪一百万元 , 但对于诈骗分子来说 , 或许一单就能赚到一百万元 。”
在利益的诱惑下 , 无数人铤而走险 , 走上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道路 。近年来 ,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 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多发 , 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社会诚信根基 , 已经成为社会“毒瘤” 。但由于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 且犯罪主体大多在境外 , 案件侦破难度大 。
公安部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 , 诈骗案件数量首次超过盗窃 , 成为中国第一大犯罪 。时至2021年 , 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 ,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9万余名 , 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
利剑已出鞘 , 助推“天下无诈” 。12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下称《反电诈法》)正式施行 。针对互联网时代 , 直播、电商、短视频、社交媒体、互联网金融等平台用户频现不法分子诈骗 , 《反电诈法》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 精准发力 , 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 也为互联网企业等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新型网络犯罪高发 , 反诈走进直播间“警察主播好!”“骗子真多 , 学到了”“反诈应用程序要怎么下载”……
家住北京朝阳的王攀(化名)闲暇时经常看直播 , 最近他发现除了美食、美女 , 直播间出现了熟悉的身影——身穿蓝色制服的警察 。
在反诈宣传月期间 , 网络直播平台亦启动了相关主题宣传活动 。国家反诈中心及全国多个省份的公安机关、反诈机构持续开展反诈宣传教育系列直播 。直播间里 , 公安机关以多种形式与网友互动 , 直播间链接还配置了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全国反诈预警劝阻咨询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电话卡一证通查、银行卡一键查卡等五大反诈工具介绍 。
直播俨然全民科普现场 , 网友不仅能跳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 还可以了解国家反诈中心的“一证通查”“一键查卡”功能 。通过这两个功能 , 便能查询名下所有国内电话卡、银行卡办理情况 。
直播只是当前重拳反诈的一个缩影 。公安机关、国家反诈中心、互联网企业等还通过文字、视频、展会等各种方式 , 进行反诈宣传工作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在《反电诈法》综述中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 , 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 ,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 , 立法必须作出回应 ,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 , 坚决打击治理 , 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加强社会治理 , 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
做好宣传固然重要 , 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等进行预警、拦截、治理、打击也是反诈的重要环节 。
《反电诈法》规定 , 公安、电信、网信等部门和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分发平台以外途径下载传播的涉诈应用程序重点监测、及时处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 。
同时 , 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 , 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 , 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艳东对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我国的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传统犯罪持续下降 , 网络犯罪迅猛上升 , 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持续高发 , 网络犯罪占我国犯罪总数的1/3 , 且呈不断上升态势 。2015至2020年 , 以电诈为主的诈骗案件立案数分别为104万件、97万件、92万件、115万件、143万件、191万件 。投资诈骗、刷单刷信誉、购物消费、贷款诈骗、冒充电商客服诈骗是主要诈骗类型 , 并演变出“虚假色情服务+刷单”“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公检法”“虚假购物服务+杀猪盘”等复合型新骗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