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资深豆瓣这怎么回事 豆瓣火研组 放个关系图


各位资深豆瓣这怎么回事 豆瓣火研组 放个关系图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豆瓣火研组,以及豆瓣火研组 放个关系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豆瓣评分9.0以上的电影
  • 各位资深豆瓣这怎么回事
  • 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在豆瓣上的高评价是否可信?
  • 豆瓣十年长跑女友原型结局
  • 求豆瓣2020年度评分最高日本剧集排行前十大电视剧资源
  • 求豆瓣2020年评分最高的五部动画片电影资源
Q1:豆瓣评分9.0以上的电影如下:
1、《神探夏洛克》(Sherlock)
神探夏洛克 第一季 (Sherlock Season 1)豆瓣评分9.4 。
2010年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潮爷(马丁·弗瑞曼)扮演华生,故事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第一季讲述了主人公的相识并经受了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历险 。
第一季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获得了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10个奖项,艾美奖获得7奖项及21项提名 。毕竟福尔摩斯大IP,再加上卷福和潮爷的演技让这部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2、《非自然死亡》(アンナチュラル)
《非自然死亡》是一部医学悬疑剧,2018年日本TBS电视台播出,豆瓣评分9.4 。
该剧由石原里美、洼田正孝、井浦新主演,讲述了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任职的法医三澄美琴与同事们一起探查非正常死亡者的真正死因,从而改变现实世界的故事 。
3、《信号》(Signal)
2016年韩国tvN推出《信号》,豆瓣评分9.2 。
该剧由李帝勋、金惠秀、赵震雄主演,讲述了现在的刑警朴海英和过去的刑警李材韩通过老式对讲机,穿越时空进行连接,并在过程中破获了一些长期未结案件的故事 。
4、《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 / POI)
《疑犯追踪》2011年播出第一季,由詹姆斯·卡维泽(Jim Caviezel)、迈克尔·爱默生、塔拉吉·P·汉森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一位前CIA特工与一位神秘的亿万富翁联合起来,运用一套独特的办法制止犯罪的故事 。第一季豆瓣评分9.3 。
2012年播出《疑犯追踪第二季》(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2)豆瓣评分9.5 。2013年播出《疑犯追踪第三季》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3)豆瓣评分9.5 。2014年播出《疑犯追踪第四季》(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4)豆瓣评分9.5 。
《疑犯追踪第五季》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5)在2016年播出,也是这部剧的最终季,豆瓣评分9.3 。
5、《暗黑》(Dark)
2017年Netflix推出德国剧集 《暗黑》(Dark),随后这部剧也成为Netflix口碑神剧 。该剧由奥利弗·马苏奇,卡罗莉娜·艾希霍恩,耶迪斯·特里贝尔等主演,第一季主要讲述了,德国小镇上的两名儿童突然失踪,时空穿越到到了1953年、1986年以及2019年的德国小镇 。他们家人的生活因此陷入混乱 。
2019年播出《暗黑第二季》(Dark Season 2) ,豆瓣评分9.3 。2020年6月底《暗黑第三季》最终季开播,一次性放出全季8集 。第三季目前评分高达9.5,对得起第一口碑称号 。
第三季故事讲述了,来到新世界后,乔纳斯试图弄明白这一个温登小镇对于他自己的命运有何意义,而留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试图打破扭曲时空的循环 。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 。
Q2:各位资深豆瓣这怎么回事【各位资深豆瓣这怎么回事 豆瓣火研组 放个关系图】本文作者:纪云前不久跟几个互联网圈的朋友吃饭,聊到几个认识的豆瓣员工相继离职的事情,就说起了豆瓣这家公司,没想到越说越激动,到最后大家都开始急得为豆瓣直拍桌子了,大抵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吧,互联网大家都在追求快的时代,好不容易有一个以“慢”的产品打动人心,你希望它“慢慢”变得更好,可是我看到的,是在慢慢变得平常 。移动端的缺失我们这几个人都是豆瓣的老用户,并且是重度的使用者 。我从 08 年开始用,另外几位有的从 05年豆瓣刚成立时就是成员,算是看着豆瓣一路走到今天 。豆瓣对我们而言,不只是一个网站,而是自己过去 6、7年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因为在豆瓣里记录、查找、讨论的内容都是读书、电影、音乐、这种直达个人内心、情感甚至精神层面的内容,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更是感情和牵绊 。但是说来奇怪,过去一年里,我们上豆瓣的频率在慢慢变少,以前怎么也得每天刷个十几次,现在可能好几个礼拜才有一次,于是就试着来找找原因 。我们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坐在 PC 前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整天都跟手机难舍难分 。但是豆瓣推出移动应用相当晚,并且水平也与豆瓣 web端差距很大 。同时,以前需要打开豆瓣才能满足的需求在移动端上有更好的满足方式 。就拿听音乐这件事来说,其中一位朋友几乎全部转移到虾米上了 。他每周在虾米上建立精选集推荐专辑,他的发现、分享、听音乐都在虾米完成 。我也早从豆瓣FM 转向了虾米,还穿插着用 Bod、8tracks 这种应用 。虾米可以搜索且曲库比豆瓣 FM 大,而 Bod、8tracks等都是一种新的音乐呈现形式,真正能让我发现很多新的合我口味的音乐 。后来我也找了一些数据,发现豆瓣在移动端其实动作不少,算起来过去 3 年里一共推出了 10 个移动 App,但是从用户量上看每一个都不亮眼 。豆瓣 FM算是表现最好的,因为在同行里算做的最早,但下载量也不过千万级别 。这些年豆瓣也并非一成不变,已经不记得广播具体改版过多少次,每隔一段时间也都有新产品推出,比如最近推的达罗 。说到这个产品,我有点不太明白豆瓣做它的逻辑,豆瓣是想在豆瓣之外另开一个社区吗?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但在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这个产品并不是很性感和令人兴奋,我只是打开研究了一下就没有再去用的念头 。总而言之,豆瓣这样一家曾经让人无比喜爱的公司,今天似乎有点脱离移动互联网大潮,在移动时代,脱离移动就意味着死亡 。四个看得到却改不了的问题上次聚会结束后,又找了一些人聊了聊这个话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跟我一样是豆瓣用户,还有几个豆瓣员工,经过几次深聊,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内容本身出发,总结了4 个豆瓣最让人着急的问题 。1、能不能不那么自信?着急一点!从豆瓣员工那里听说,阿北在不久前的豆瓣年会上承认豆瓣错失了 3年时间,公司战略失误,原因在于“对产品和技术能力过于自信 ” 。我觉得这种自信很大程度上源自豆瓣在 PC 互联网上的成功 。从公开的数据看,截至 2013 年,豆瓣注册用户 7900 万,2 亿月独立 UV,2.3亿日 PV,39 万个小组,相当亮眼 。但可能正是这种在 PC 互联网上的成功,导致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成为豆瓣的包袱,而没有将移动作为第一要务 。表现在产品上,则是移动端总是跟在 PC 端后面 。看豆瓣这几年在移动端的动作,似乎只是将 Web版豆瓣分拆平移,没有多少真正基于移动端的创新 。反而像豆瓣阅读、豆瓣东西这种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这么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豆瓣在创新时还是基于 PC互联网,而不是移动互联网 。即便是最新推出的“达罗”、“事情”这几个产品,也都从 Web 豆瓣网开始测试,并非生于移动 。这种将桌面端产品平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做法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用户对同一个产品的需求在移动端和 PC 端不同。拿豆瓣 FM 来说,它以个性化推荐电台为切入点,在业内首先找到这个需求并很好地满足了它,从而在短期内爆发 。然而今天,它被晚了 1 年的 QQ音乐、晚了 2 年的虾米移动端一一超过 。从产品形态上看,QQ音乐、虾米都从庞大的曲库入手,让用户能找到想听的音乐,并不断添加新的功能,如社区、精选集等,直至它们将个性化推荐也加入到产品中,豆瓣 FM赖以安身立命的壁垒被他人打破,自身成了其他产品中的一部分 。豆瓣 FM 没有基于移动端进化,而是照搬 PC端单一的产品形态,结果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在移动端的推广上,豆瓣也继承了桌面时代的做法——不推广 。在桌面端,豆瓣的不同产品之间通过同一个账号体系关联在一起,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所以能保证流量规模 。但移动端入口分散,如果产品本身不能在短期内爆发就很容易被人遗忘,推广的重要性比桌面端大太多了 。一方面是豆瓣不愿意推广,另外在移动端推广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豆瓣一下子推出 10 个 App,想要都推广将会让豆瓣不堪重负 。移动互联网已经过去 3年,如果豆瓣能更接地气一样,着急一点,也许会更有帮助?2、能不能不那么慢?快一点!我喜欢豆瓣这种公司,跟它能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分不开,尤其在普遍浮躁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下,这种做法尤其难得,也正因此,豆瓣在前 5年里成长为了一家独一无二的了不起的公司 。然而当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时,还是希望豆瓣能更快一点 。看看豆瓣在小组这个产品上所错失的机会吧 。很难想象直到 2012 年 12 月,豆瓣才推出豆瓣小组应用 。在此 2个月前,移动社交应用陌陌在版本更新中加入群组功能 。8 个月后,从零开始的陌陌拥有超过 50 万个群组,近 2000 万人在线上与线下聚集,原本聚集在 PC互联网上的群组用户迅速向陌陌迁移,其中就包括豆瓣小组用户 。小组是豆瓣社区中意外生长出来的一个产品,生命力出奇旺盛 。但多年来产品形态一直停留在 BBS形态上,小组里面沉淀了大量信息却没有用一个好的方式展现:没有分类、没有有效的搜索、也很晚才推出移动端……PC互联网时代就像是乡村公路,豆瓣可以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走,还可以惬意地欣赏沿途风景,可移动互联网到来,道路突然变成高速公路,旁边的人都开足马力狂奔,豆瓣的“慢”变得有点不合时宜 。对比另一家 10 年的“老”公司大众点评,它也曾是典型的慢公司,花了 5 年时间慢慢培养社区,可是当移动互联网到来时,大众点评抓住团购的机会,抓住O2O的机会,它在不断逼迫自己加快速度 。它不仅成为团购领域的领先者,也正在从用户决策的上游往本地生活服务各个领域的下游延伸 。所有这些呈现在外界的成功背后是痛苦地自我基因改造 。因为大众点评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速度与PC 互联网完全不同,身处其中,必须变快 。当用户和同行都已经过河了,豆瓣似乎还在慢慢摸石头,我们怕豆瓣如果不再快一点,河道关闭,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3、能不能不那么轻?重一点!2013 年电影票市场的爆发对豆瓣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豆瓣在电影领域有多年积累,凭借丰富的影片信息的电影占领了用户决策的上游,在这个时间点,向用户消费延伸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豆瓣确实这样做了,对接售票系统、在电影院布置终端售票机、面向用户售票 。那段时间我从豆瓣买了不少电影票,因为不仅便宜而且也非常方便,体验很顺畅:在广播上看到朋友看过或推荐这部电影,点进去看一下简介和影评,想看,于是直接点击购票 。可一段时间后发现,售票页面的下面悄悄加上了“本业务由格瓦拉电影提供”一行灰色的小字,下面还有一行字说“选择其他供应商:微信电影票”,同时,还有很多电影院只能看到排期不能买票 。这种变化说明豆瓣放弃亲自从事电影票业务,而退回到给其他购票网站导流的位置 。这可以算是豆瓣第一次尝试本地生活服务,如果成功,无论在商业收入还是产业位置上,豆瓣电影都将很有作为 。对用户而言,也带来了方便和价值 。然而这一次 O2O尝试失败了 。同行们却没闲着 。猫眼电影,这个从美团分离出来的电影应用,从电影团购切入,进而提供更多影院和购票选择,同时,还具备媒体属性,能让用户在里面查影讯,看影评,俨然有将豆瓣短路的趋势 。阿北曾多次明确表示豆瓣不想做电商,专心做推荐引擎,跟电商和 O2O线下相关的事情让其他公司去做 。可现在的情况是,那些电商属性的公司正在反过来占领上游,阻击豆瓣的能力 。当越来越多人通过猫眼电影看影讯买票时,豆瓣电影的价值就越来越小 。豆瓣一直追求用户价值,尤其是内向价值,这点很让人敬佩 。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深入现实生活中,真正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比如大众点评改变了找餐馆这件事,看电影这件事也被互联网公司彻底改变了,读书这件事也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豆瓣依然坚持只做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轻公司,会错失这一波浪潮,将离用户越来越远 。4、能不能别那么老派?逆生长一点!9 岁的豆瓣在互联网上可以算是一家老公司了 。看看其他同龄公司,无一不遇到逆生长的困境 。15 年历史的腾讯 CEO 马化腾在如日中天时感概,“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这句话让一众互联网人唏嘘不已 。比豆瓣大一岁的 Facebook,在过去 3 年里就一直被人质疑在移动端动作不够快,同时还接二连三地被如Snapchat、Whatsapp 这样的新兴社交工具挑战 。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在变化太快,人性也变化太多,这让互联网公司们不得不担心自己的产品过时了,不再受人喜爱,尤其不受年轻人喜爱了 。我们这些 80后都表示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用不用豆瓣 。倒是最近很火的几款移动互联网应用,比如给陌生人打电话的“比邻”、“找你玩”、“请吃饭”等,年轻人在社交时都很直接,而不像我们当年还发豆邮……用户需求变化了,新的技术和模式也层出不穷 。在音乐领域,从 Pandora 到 Spotify 再到8tracks,听音乐这件事被挖掘出无数种方式 。读书这件事也一样,像 oysterbooks这种网站正在试图将音乐领域的模式复制在读书上 。而如今日头条、今晚看啥这种基于社交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新事物,其实该是有着深厚社区积累的豆瓣的机会 。豆瓣本身真的太久没变化了,这让它显得过于老派,甚至有点过时 。互联网公司不得不一直保持年轻,能保持逆生长是生存必需,这或者通过改造自己来实现,或者如 Facebook一样在资本层面更坚决 。真心希望豆瓣在今年和未来更广袤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上,能像阿北自己说的那样——回到当初创业时的状态,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颠覆,豆瓣能与更多人一起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