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识论? 认识论原理?( 二 )


什么是认识论? 认识论原理?

文章插图

人的意志会干扰认知 , 影响实践 。基于哲学认识论 , 人们往往有“人是理性动物”的误解 。事实上 , 这个错误在卢梭的《风俗论》中已经指出 。卢梭认为人绝不是理性的动物 。从更本质的层面来说 , 人是一种“感觉动物” 。人有世俗的欲望 , 其感觉器官和主观感受往往会影响人的判断 , 使人知道它会造成伤害 , 无法抗拒感官刺激的诱惑 , 做出与自己知识相悖的事情 。
心理过程是否终止于认知的最高阶段——理性阶段?其实不是 , 尼采有一句很深刻的话:“我不能知道我不想知道的 。”——情感为理解划了一条线 , 情感是超越理解的东西 。情绪是指人对事物的态度 , 因为心理过程中有心理主观因素 。心理主体——人不是独立于心理过程的 。我们应该把主体和人放在心理过程中 。要在“我想”的同时考虑“我的感受” , 充分考虑人的能动性 。人的能动性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 情感是这种能动性的表现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 是主体对认识和客观事物的评价 , 是理性阶段到意志阶段的桥梁 。
认知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理性——如前所述 , 培根和笛卡尔都发现了感性的不可靠性和感觉的欺骗性 。对此 , 注重感性的培根主张用工具弥补感性的缺陷 , 继续保留感性认识的主导地位 。笛卡尔主张抛弃感性 , 不是基于感性 , 而是基于思辨 , 建构一个独立于感性的理性建筑 。他们都没有发现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联系 。培根没有换药 , 而笛卡尔把孩子和水一起扔了 。
这种错误也出现在对理性的理解上 。康德继承了休谟的怀疑主义 , 首先批判了理性 。他从理性推理中发现了二律背反 , 从而证实了理性是不可靠的 。然而 , 康德对理性的批判得出了与笛卡尔相同的结论:抛弃理性 , 抛弃理性 , 主张意志自由 。这直接导致了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的反理性倾向 。
什么是认识论? 认识论原理?

文章插图
尼采等意志论者用意志否定理性 , 而我们则认为意志是理性的进一步发展 。
人类认知的第三阶段:意志 。在心理过程中 , 意志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提出目标 , 并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和外在困难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是我们对意志的理解 , 但在康德和叔本华的时代 , 情况并非如此 。意志被认为是一种脱离和反对理性的心理状态 。尼采认为理性就像盲人 , 而意志是一个强大的废人 。威尔躺在理性的背后 , 命令它前进 。唯意志论从资源网络中出现后 , 西方哲学家选择了抛弃理性 。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 萨特的意志自由 , 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 都表现出这种唯意志论的非理性倾向 。这些人没有认识到 , 没有理性的意志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 正如没有感性基础的理性认识是幻想一样 。
笛卡尔抛弃了认知的感性基础 , 在天赋论的掩护下建造了一座形而上的思辨唯心主义大厦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 , 这个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真正包罗万象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虽然这座建筑看起来如此巨大 , 但只要有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 他就可以被推动 。费尔巴哈出现在黑格尔之后 。他通过对宗教的批判 , 揭露了黑格尔大厦脆弱的根基及其宗教哲学的本质 , 从而成功地战胜了黑格尔和人才论 。
同样 , 那些抛弃理性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也在走笛卡尔的老路 , 在没有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鼓吹所谓的意志自由 , 所谓的治疗和改造必然会导致盲目和不知所措 。因此 , 我们把意志放在理性知识的后面 , 而不是相反 。人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性认知 , 只知道事物的表象和现象 。第二阶段是深入对本质资源网络的理性认识 , 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第三阶段是基于以上两个阶段的意志 。当我们透彻地理解事物时 , 我们就会有如何使用它们的想法 , 练习的动机 , 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只有在这个阶段 , 才能真正完成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