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嗑瓜子简史 中国人嗑瓜子
中国人嗑瓜子(中国人嗑瓜子简史)
文章插图
中国人吃瓜子(中国人吃瓜子简史)
▲香甜酥脆的瓜糖 。图/视觉中国
风,事物,语言
谁是全国第一小吃?
瓜子!
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瓜”成了看热闹的代名词,令人费解:专心看热闹的时候,为什么要吃容易弄脏衣服,吃几口就撑不住,吃完还要洗手的瓜?
优秀的零食应该只填饱嘴巴,而不是填饱肚子 。它们便于携带,易于清洁,吃起来有乐趣,不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吃瓜的人”是否真的应该是“吃瓜子的人”值得怀疑 。毕竟说到零食的修养,瓜子比瓜高很多 。
文章插图
▲瓜子+军大衣=漫长的冬天 。图/网络
文章插图
为了吃瓜子,人们培养了“种子选手” 。
顾名思义,瓜子当然是“瓜的孩子”,而“生”出来的普通瓜——西瓜、黄瓜、南瓜——都是葫芦科的成员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从这些葫芦种子中挖掘出一点能量,这不仅是为了珍惜粮食,也是为了努力丰富食谱 。
文章插图
▲珍惜食物,发挥想象力 。瓜子真香 。摄影/达苏万 。图/图虫创意
小时候总是好奇地把西瓜籽放在上下牙之间,得到了一颗嫩嫩的灰白色瓜子 。随着无籽西瓜的普及,在超市和水果店很难买到结实的西瓜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小吃区卖的大盘瓜子真的是西瓜子 。
虽然现在葵花籽掌权,可以去掉“瓜子”这个名字,但西瓜籽仁才是中国传统风格中的“瓜子仁” 。在《红楼梦》中,令人肃然起敬的“内有瓜子仁的油松月饼”(朝廷限定五仁月饼有联名)用的就是西瓜子 。
文章插图
▲老字号富华斋转载的“瓜仁做的油松月饼” 。摄影/陶子
西瓜作为著名的非洲土特产和“大象和犀牛的最爱”,其传入中国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但唐朝以后,西瓜和瓜子的“中国之旅”时间线逐渐清晰:
该书成书于公元953年《沉庐记》,记载“入平川,始食西瓜...它像中国冬瓜一样大,但很甜” 。作为契丹的特产,“西瓜”一词最早以书面形式出现 。
文章插图
▲西域的西瓜好吃 。图/搜狐网
北宋初年,幽州土特产“瓜子”首次出现在《平安宇宙录》中 。元代《王镇农书》记载“(西瓜)其子爆干得仁,与荐茶易得”;明末,吃瓜子成了皇家活动,明神宗“用少许盐烤鲜西瓜子”;
清朝初年,瓜子的街头地位堪比今天的奶茶 。孔《节序·风录》中有“袖炒西瓜子,沿路嚼即食牙” 。19世纪中叶,来到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古卜查甚至在《中华帝国之旅》中说:“即使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西瓜籽 。”
文章插图
▲正宗八宝饭,找西瓜籽 。摄影/顾敏 。图/图虫创意
至于葵花籽大量替代西瓜籽,那是民国以后的事了 。
问题来了 。现在西瓜不是“小籽”就是无籽,那么大瓜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也是由于农业养殖 。为了得到更大更饱满的瓜子,在农民的引导下,西瓜走上了分化之路:有的更脆更甜,有的却总是又软又弱 。西瓜果肉被种子抢走了,甚至它的名字也从“西瓜”变成了“籽瓜” 。
清光绪年间,全国各地地方志中频繁出现籽瓜,其记述也大同小异 。他们“口味清淡”、“吃不下”、“种子又大又多”、“专带孩子”……因为一切都是为种子服务的,所以籽瓜的口感和味道无法与他们在水果店的第一个亲戚相比,但他们柔软轻盈的特性也让他们成为了资源网 。
文章插图
▲敲籽瓜露出很多大盘瓜子 。摄影/丛林
到了收获季节,瓜农把籽瓜堆在路边,供口渴的路人随意食用 。肉软的籽瓜可以用手打开,避免了切瓜麻烦的资源网络;更方便的是,由于含糖量只有西瓜的20%,人们可以将打开的种子分成两半:取一半果肉擦洗双手,然后用洗净的双手挖另一半 。
补水后,“吃瓜人”把摇过的瓜子留给瓜农,双方都很开心 。不说别的,光是“洗手”这个神奇的技能,就让西瓜望尘莫及 。
推荐阅读
- 袁立|50岁袁立晒办公生活,边吃盒饭边跟员工唠嗑,还坐2元公交上下班
- 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
- 中国人|张元英被网友嘲讽明明是中国人,偏要假装外国人
- 中国人有多能吃?
-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国家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一个中国人被放在泰国博物馆 泰国恐怖博物馆图片
- 难倒外国人的中文题 老外的中文试卷笑抽无数中国人
- 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炒菜的?
-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什么时候才能平衡
- 春节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