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仪式传播场域的含义 , 就是能够承载仪式传播过程 , 能为参与者营造特定仪式氛围 , 并表征社会关系现实的物理场景或心理情境 。 ”
在这个概念下 , 仪式传播没有绝对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 有的只是体验者 , 每一个参与仪式传播的个体都会在整个传播活动中 , 把仪式的意义内化于心 , 再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出去 。
以圣诞题材电影为例 , 一方面 , 创作电影的过程也是具备仪式传播的场域 , 它的创作者 , 首先得将自己要传达的圣诞节意义内化于心 , 并且在脑中构思出一个合理且完整的故事情节 , 再将它以电影作品的形式传播出去 。
而在圣诞题材电影拍摄之时 , 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员 , 在特定的场景下 , 演绎或辅助演绎特定的故事情节 ,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 这部影片所崇尚的圣诞节文化意义 , 被所有参与创作的个体所接受 , 又因为电影创作是一个意义输出的过程 , 作为传达者的创作人员在这种构建意义的氛围下 , 会毫不怀疑的接受这个意义 , 只为更好的以自己的方式再传播下去;
另一方面 , 观看电影的行为本身具备一种仪式传播场域的功能 。 它是接受者提前就预设到了会接收到新的信息或者巩固原有信息的可能性 。 尤其是在观看一部具有节日意义性质的影片时 , 接受者已经做好了要被圣诞的节日氛围所包围或感染的准备了 。
而圣诞题材电影的观看者 , 在观看电影的同时 , 由于观看是一个接受行为 , 并且需要相对完全地投入进去 , 因为电影世界里的时空是在不断发展的 , 它并不会因为观众的行为而中断 。 因此 , 它所传达的意义是一以贯之的 , 较为完整的传达出去的 。 而作为观众 , 观看时思维会被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所引领 。
在进行观看动作之时 , 首先 , 接受者会跟着剧情的背景预设 , 进行下一步剧情的思考的 , 这种情况下接受者会被剧情的设定牵着走 , 而去接受电影中的仪式意义以及世界观 。 在这种前提下 , 观众所看到的内容便会自然而然的更容易被内化于心 。
而圣诞节本身的仪式意义又带有祝福的美好意义 , 观众又很容易将这种美好的意义放之于自己或亲人朋友身上 , 这样也就更利于圣诞节日意义的传播与内化 。 圣诞题材电影的持续创作不断为大众欢度圣诞提供新的仪式 。
以致于 , 后来在圣诞期间观看圣诞题材的电影 , 也一度成为了被人们所喜爱的欢庆圣诞节的新型仪式 。 圣诞节期间观看圣诞题材电影时 , 作为仪式的观影行为已经区别于普通观影行为 , 被赋予了仪式意义 。 而对于圣诞题材电影中所传达的意义的传播效果就取决于观影者的心境了 。
仪式传播场域并非一成不变 , 而是与时俱进的 。 仪式传播具有四个要素:仪式意义、仪式参与者、仪式过程及其传播手段、传播场域 。 当一种仪式意义作为文化记忆被淡化 , 那么其参与者也会随着该仪式意义的淡化而退出主流传播领域 。
就像最早的圣诞节是纪念耶稣 , 随着新的圣诞节仪式的产生 , 以及新的仪式意义的强化 , 旧的仪式意义也就脱离主流仪式意义的阵营 。 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圣诞节的仪式意义 , 在中国的传播中更多的在于挖掘其商业价值 , 这一点从《申报》中对于圣诞节的报道可以看出端倪 。
如今圣诞题材电影正在尽量抹去圣诞节仪式的商业意义 , 想用文化意义取而代之 。
1947年的圣诞题材电影《34街的奇缘》(Miracleon34thStreet)中 , 对圣诞节节日意义的反思这一情节可以佐证这种看法 , 电影中不止一次地提及 , 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 , 人们逐渐的迷失了自我 。 圣诞节更多的被赋予了消费的意义 , 人们都在乐此不疲的关注圣诞节期间节日氛围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 而逐渐忘记了圣诞节本身是给大家带来信念 , 消除迷茫的节日 。
想要保持仪式传播场域尽可能不发生变化 , 那就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控 。 一是 , 如果在仪式的意义有所变迁的情况下 , 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做出恰合时宜的调整 , 参与者能够持续从新的仪式中获得意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必定会将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增强;就像圣诞节的节日文化一样 , 在狂欢化的圣诞仪式到来之时 , 圣诞节积极的与新的节日仪式进行融合 , 不断增加自己的趣味性和可过性 。
推荐阅读
- 《踏山河》的歌词含义及背景故事是什么?
- 平安夜圣诞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好?
- 肖战|以为要凉了,结果翻身了,5位摊上大事的男星,背景强还是运气好?
- 任意替换背景音乐 如何用照片制作视频
- 澳洲留学传媒专业不需要专业背景吗?
- 澳洲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专业费用信息,学历背景要求浅析
- 没有商科背景如何申请英国商科专业
- 如何让ppt里图片背景变成透明 ppt中将背景图片变成透明
- 怎么设置qq空间背景音乐 qq空间背景音乐怎么弄
- 父母是211和985毕业孩子 能考上985211的学生都有哪些家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