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黄柳霜:首位印在美元上的“中国面孔”,她有着怎样独特的人生?( 五 )



有些男人事业上看起来很成功 , 但不要以为他的品性就很好 。
面对没有得到的美丽胴体 , 男人什么谎话都说得出 。

一旦得到了 , 就厌倦了 ,就显示出本来面目 。
此后 , 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碰感情 , 一心在事业上 。

1927年 , 黄柳霜在演出中 , 与影片摄影师罗塞尔恋爱了 。
此时黄柳霜22岁 , 此时的她 , 在演艺圈已经有了一些年头 , 她的思想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 也丢掉了许多幻想 , 她渴望走入家庭 。
罗塞尔当时已经40多岁 , 比黄柳霜大20多岁 , 他是好莱坞头牌名媛的御用摄影师 。
他人脉很广 , 与德国几个大导演关系很不错 。
他当时在好莱坞的摄影师中 , 有了不小的名气 , 以有创造力著称 , 他拍的《日出》这部影片 , 后来获得了奥斯卡奖 。
罗塞尔虽然只是一个摄影师 , 但他与一帮富商交往甚密 。
他带着黄柳霜 , 出入各种派对 , 黄柳霜也因此积累了一些人脉 。

罗塞尔教黄柳霜骑马、射箭这些上流社会的活动 , 两人曾经度过一段非常甜蜜的时光 。
但最终两人还是没能修成正果 , 罗塞尔最终离开了她 。
本来她以为罗塞尔到了40多岁 , 是该稳定下来的年龄 , 但是 , 这个男人还是不愿意过婚姻生活 。
罗塞尔这类人 , 根本就无需婚姻 , 他们需要的是激情和新鲜感 。
此时的黄柳霜 , 在经济上完全无需依靠男人 。 她要的是一个真正关心她、爱她的人 , 但是 , 她这种简单的愿望 , 都无法实现 。
黄柳霜在拍了《巴格达窃贼》(该影片1924年上映)后 , 她利用自己的片酬 , 独自购买了一栋两层的小洋楼 。 靠着演出 , 她早已实现了经济独立 。
与摄影师男友分手后 , 她也陷入过痛苦 。
但她亦是清醒的 , 从来没有让感情的失意 , 影响到自己的演艺事业 。
在当时 , 黄柳霜的择偶显得非常尴尬:
在当时 , 美国法律不允许白人与亚裔结婚 , 在法律上 , 她与白人之间有一道鸿沟 。
那么 , 是否可以考虑在美国发展的华人呢?
当时在美国的华人 , 思想也都是很传统的 , 加上黄柳霜参演的影片不少都是有争议性的 , 这也让华人精英男子 , 望而却步 , 担心有辱家风 。

1930年 , 25岁的黄柳霜在纽约的一个派对上 , 她与一个英国绅士相识 。
对方是英国广播公司《广播时报》的节目制作人 , 叫马施威茨 。
马施威茨当时也是有家室的人 , 在纽约见到黄柳霜后 , 不久之后他就回到了英国 。
但回到英国后 , 他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黄柳霜的一颦一笑 , 他知道自己爱上了黄柳霜 。

他忘记了自己是有老婆的人 。
也许是空窗太久 , 当马施威茨来美国找黄柳霜时 , 黄柳霜很快就与他打得火热 。
黄柳霜将马施威茨安排在一家高档酒店住 , 两人度过了好几个月的甜蜜时光 。
他们一起在海边散步 , 一起去旅行 。
马施威茨在英国有太太 , 而黄柳霜很希望能与马施威茨走入婚姻 , 她是认真的 。
她带着马施威茨见了自己的家人 。
但是 , 马施威茨后来还是选择回到英国 , 回到妻子的身边 。
马施威茨从美国回英国时 , 黄柳霜亲自到机场送他 。 两人语无伦次地说着道别的话 。
也许 , 对于马施威茨来说 , 黄柳霜就如同一件精美、价值非凡的瓷器 , 初见 , 一见倾心 , 魂牵梦绕 , 希望能拥有她 。
但是拥有了后 , 他又开始怀念英国有烟火气的生活 , 怀念在英国已经取得的事业地位 。
男人啊 , 得到后总是那么理性!又是那么冷漠!
之后 , 两人也有电话、书信联系 , 但此后没有再见面 , 而黄露霜此后再也无恋情传出 。
她在1942年后 , 基本淡出了影视圈 , 她将最小的弟弟接到自己的洋房一起居住 。
母亲早逝 , 她就像母亲一样疼爱这个最小的弟弟 。

虽然黄露霜作为亚裔 , 当时在好莱坞的片酬远远低于同档次的白人演员 , 但是她获得的片酬 , 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
她用自己的片酬 , 资助了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学 , 她的弟弟妹妹七人都读了大学 。

她的大弟弟还成了上海圣约翰书院的教授 ,

第二个弟弟在美国从事航空学研究 ,

最小的弟弟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