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黄柳霜:首位印在美元上的“中国面孔”,她有着怎样独特的人生?( 二 )



虽然开洗衣铺很辛苦 , 但比起在中国老家务农 , 洗衣铺的收入要高很多 , 也不用日晒雨淋 。
很多台山人在美国开洗衣铺 , 还能寄钱回老家 , 帮助老家的人盖房子 。
黄善兴虽然在美国长大 , 但他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他奉行\" 多子多福” , 觉得必须多生几个儿子 。
他回到了美国后 , 又娶了一个华人女子(是一个雪茄厂老板的女儿)作妻子 , 也就是黄柳霜的母亲 。
黄柳霜的母亲非常能生 , 一共生了4个女儿 , 4个儿子 。
黄柳霜排老二 , 她上有一个姐姐 , 下有4个弟弟 , 两个妹妹 。 总之 , 是一个庞大的家庭 。
当黄柳霜小的时候 , 她经常在父亲的洗衣铺里玩 , 等稍大一点 , 她还帮助父亲的店里给客人送洗好的衣服 。

黄柳霜童年时 , 一家人最开心的娱乐就是到华人的剧院里看表演 。 这也算是黄柳霜最早接触到的表演启蒙 。
长到10来岁时 , 一次 , 黄柳霜去给一个客人送洗好的衣服 , 这个客人给她一笔小费 。
黄柳霜立即去买了一张电影票 , 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表演 。 此时 , 她已经表现出对电影的热爱 。
后来 , 她经常将午餐费省下去 , 去买电影票 , 或者电影相关的杂志看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她出落得亭亭玉立 , 大眼睛 , 眼波流转 , 黑发如瀑 。 她的身高最终长到了1米7.

她的五官极具东方色彩 , 但气质里又有西方的痕迹 , 身高在中国女性中 , 也是比较高的 。
她的手指纤长 , 非常有美感 。

自从童年目睹了唐人街拍电影的情景 , 她一直梦想自己也能出现在荧幕中 , 14岁那年 , 她迎来了一个机会 。

1919年 , 《红灯笼》到唐人街取景 , 需要群众演员 。
黄柳霜当时14岁 , 她获得了一个跑龙套的机会 , 在里面饰演一名拿着灯笼的小女孩 。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 , 但当时已经让黄柳霜非常开心了 。
她终于有机会在电影里露面了 。
此后 , 她就开始了跑龙套的生涯 , 跑了2年龙套后 , 她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


1921年 , 16岁的黄柳霜获得出演电影《人生》的机会 ,

在影片中 , 她与好莱坞大牌男星朗·钱尼对戏的机会 。

这之后 , 黄柳霜开始走红 , 她的照片大量出现在美国的电影杂志上 。

因为表现不俗 , 她还登上了英国的杂志封面 ,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她 , 她对未来满怀期望 , 说:

“我年轻 , 我输得起 , 我决定给自己10年 , 成为一个成功的女演员 。 ”
16岁时 , 很多人还在迷茫自己将来干什么 , 她已经决定全力以赴在演艺圈发展了 。
后来 , 她又出演了《海逝》这部电影 , 她在里面饰演一名叫莲花的美丽中国少女 。

《海逝》在日本上映时 , 一位日本电影人给了黄柳霜很高的评价:

这位华人女明星 , 比所有日本女演员的演技都要好 。
此后 , 黄柳霜又出演了《巴格达窃贼》(该片在美国1924年上映) , 她演的是一个妖艳、性感的蒙古女奴 。

虽然只是一个配角 , 但是被黄柳霜演得相当出色 。 她在剧中只穿一个抹胸 , 一个短裤 , 窈窕身材暴露无遗 。
《巴格达窃贼》上映后 , 成为大爆款 , 票房达到了200万美元!
黄柳霜的名字 , 甚至传到了国内的几个大城市 。
虽然已经有一些知名度 , 但黄柳霜在好莱坞的发展始终受限 。

当时的 , 美国的排华和种族歧视倾向严重 , 好莱坞也好不到哪里 。 当时 , 好莱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1、严禁亚裔演员在银幕上与欧美演员接吻 。

2、电影里如果有亚裔与白人的感情戏 , 那么 , 影片中亚裔的结局最后都是死去 ,
不这样的话 , 电影就没法过审 。
在当时的好莱坞看来 , 黄柳霜演技不错 , 但她作为华人面孔 , 只能演一些丑化的角色:

比如恶毒的丫鬟、情妇、出卖色相的女子、妖女等 ,
要么是没有性格、逆来顺受、过度隐忍的女性 。
当时 , 好莱坞导演们作风很强硬 , 不会在事先告诉你整个剧本是怎样的 , 不是头部明星很难有挑选剧本的机会 。
所以 , 当时的黄柳霜根本没有资格来挑选剧本 。
1928年 , 黄柳霜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好莱坞 , 借助于一个在影视圈很有资源的摄影师 , 她前往欧洲寻找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