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这是关于楼兰的古诗里最为豪情的一首,于漫漫无际的黄沙之中,即使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把铠甲磨穿,不攻破楼兰也绝不回到故乡 。说白了就是“誓死不归”!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浪漫豪放的李白曾不只一次提到“楼兰”:他的《塞下曲·其一》里有“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出自蓟北门行》里也有“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的句子;
诗圣杜甫在《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里也说到了“楼兰”:“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宋代张元千的《寄李伯纪丞相》亦有“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之言;
甚至,到了明朝,郑琰的《半生行》里还有“不草治安趋帝阙,便斩楼兰献当宁”的话 。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这是比较著名的,不出名的关于“楼兰”的诗句,不知道还有多少 。这些诗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绘“楼兰”,这样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很凶狠的动词“斩”,或者“破”!
可是,这楼兰到底招谁惹谁了,让这些文绉绉的墨客们,在诗里都对楼兰又斩又破的,好像有血海深仇似的?
但其实,楼兰在公元448年就已经被北魏所灭,到唐朝已经消亡了二百来年了;及至大明,更是已过千年 。就是他们想打想杀,也只剩下遗址了 。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为什么古人总是想“斩楼兰”?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信里 。它地处现在的新疆若羌县北端,罗布泊的西北边,当时是隶属于匈奴的一个小国 。
别看楼兰疆域不大,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可以说是通往西域各国的门户 。《汉书·西域传》里记载它出产玉,还有驴马、橐驼(就是骆驼),以及芦苇、柽柳(一种垂柳)、胡桐(就是胡杨) 。
在楼兰国以楼兰的名字存在的一百年里,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那是生存在大国的夹缝里:投靠汉朝,匈奴不放过它;依附匈奴,大汉天子又不乐意,所以它就一直在二者之间摇摆,时而左时而右,甚至单于曾经在两个国家中都放了一个儿子做质子,两边都不敢得罪 。
想想,这楼兰王当得也是无比悲催!
中原一直没少了于匈奴的战争!要想攻打匈奴,必先降服楼兰 。可楼兰时顺时反,墙头草一样,还动不动劫持些商队杀掉几个汉使向匈奴表忠心 。终于把汉朝惹恼了,西汉的傅子介在公元前77年,斩杀了楼兰王,把楼兰国改成了鄯善国 。
虽是叫“鄯善”,但也没得善终,鄯善国在四百年后被北魏所灭,至此,楼兰,演变成了漫漫黄沙中的一段历史 。
但是,作为国家,楼兰消失了;作为一种指代,楼兰却在诗词里存活了下来,生机勃勃 。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斩楼兰”,指的就是一种奔赴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指的就是宁愿身死,也要坚决击退来犯之敌的英雄壮举!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诗词里的“斩楼兰”,已经成为了一种指代,一种象征意义 。就如同折柳代表送别,望月寓意思乡,鸿雁来就是书信到,梧桐落就是秋天了一样,“斩楼兰”,既是不容外敌侵犯的铮铮誓言,亦是不惜以身报国的精忠行动 。
历朝历代,都不乏有血性的人,尤其是军人 。文人墨客也自有风骨,即便他们没有去战场上保家卫国,至少也在赞美,讴歌这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所以,面对外敌入侵,不只古人想要“斩楼兰”,今人也一样,更需要有“斩楼兰”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斩楼兰”的铁血军魂!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楼兰斩未还与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不斩楼兰终不还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插图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楼兰古国在现在的新疆境内,当时据说在楼兰国王的统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很富有,一夜之间,楼兰古国荡然无存,至今是未解之谜!
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