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白酒勾兑,怕的是无知 不明不白的白酒
不明白酒(可怕的不是白酒勾兑,而是无知)
酒桌上经常听到各种谣言 。微信公众号“千里谈酒业”发布“三分钟辛苦”“酒桌上那些谣言(上)”、“三分钟辛苦”“酒桌上那些谣言(下)”,并以图文形式向“谣言”开火 。
文章插图
白酒“勾兑”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第一个镜头:“现在很多白酒都是勾兑的,勾兑出来的白酒不能喝 。”
说起勾兑,会有“勾酒”、“全勾兑假酒”、“昧良心的酒精勾兑酒”等批判性言论 。酒业中的恶性事件,导致很多资源网消费者对白酒产生误解,对白酒质量产生怀疑,甚至“谈色变” 。我认为“勾酒酒”是掺了酒精的假酒,对身体不好,甚至拿来和“,
但是勾兑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说酒不好,而是白酒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生产优质酒必不可少的环节 。
文章插图
热气腾腾的白葡萄酒
可以说勾兑和酿造几乎同时出现,但早期的勾兑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品尝了我们祖先酿造的白酒后,发现每次酿造出来的白酒味道并不完全一样,不同季节酿造出来的白酒也不一样,于是尝试将不同口味的白酒融合在一起,品尝后觉得白酒的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可能是早期的勾兑,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只是简单的将几种白酒勾兑在一起 。
“调和”一词以前并不存在,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说的 。建国后,粮食供应不丰富,酒成为稀缺品 。1955年,工业部组织全国13个省(市)的酿酒技术人员和干部,在山东烟台酿酒厂进行了中国酿酒工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试点 。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完整总结出一套白酒生产操作方法,后来被国家酿酒专家鉴定,认为是可行的操作方法 。第二年,玉米、马铃薯经液体发酵蒸馏出高纯度酒精,食用酒精开始逐渐进入市场 。
文章插图
白酒勾兑
20世纪50年代末,酒业泰斗熊子树先生开始研究“酒与饮料酒精勾兑” 。由于当时勾兑技术的限制,为了增强“新工艺酒”的风味,当时采用了“三精一水”的酿造方法,即用水稀释酒精、香精、糖精制成白酒 。但是这款酒口感差,“香气”不好,市场接受度不高 。20世纪80年代,在“当县长、办酒厂”时期,全国各地的酒厂遍地开花 。一些酒厂为了追求效率,将白酒与酒精勾兑,而一些小酒厂甚至将成品酒与低级酒精勾兑 。酒精勾兑酒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大概就是大众闻到“勾兑酒”色变的由来 。
1997年初,有新闻媒体发文披露了“央视之王”秦池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购买洋酒勾兑的情况 。报道一出,就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迅速传遍全国各地,给沉浸在夺冠喜悦中的秦池当头一棒,也引起了整个白酒行业的一片哗然 。“勾兑”和“酒精”的概念不胫而走,成为影响消费者敏感神经的两个关键词,从此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根刺 。
真正污名化白酒的事件是1998年山西朔州的假酒案 。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吕梁市文水县农民王庆华将57.5吨散装白酒与34吨甲醇、水勾兑,卖给朔州市个体批发户 。在得知这些散装白酒的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经测量,每升甲醇为361克,超出国家标准902倍)后,为了牟取暴利,他铤而走险,最终造成27人死亡,222人中毒住院,其中不少人失明 。假酒事件影响巨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 。这些报道中强调的一个词就是“酒精勾兑酒” 。与此同时,当地白酒行业主管部门没有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导致“勾兑”“酒醇”一夜走红,人人喊打 。
文章插图
假酒勾兑
朔州假酒案使饮酒者患上了“酒精恐惧症”和“勾兑恐惧症” 。在朔州假酒案中,著名白酒专家沈在1999年全国新技术白酒座谈会上指出,“目前食用酒精生产的新技术白酒达到70%” 。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媒体误读 。随后央视报道“目前中国70%的白酒都是勾兑的”,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很多人将此与朔州假酒案联系起来,“勾兑”被打到谷底 。
2013年4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肆无忌惮的酒》为题,报道了一些小酒厂的酒类标签问题以及香精香料容易产生的塑化剂 。这份报告再次将“交融”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中国人“谈之色变” 。
推荐阅读
- 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代兵器大揭秘
- 光子嫩肤能改善什么? 光子嫩肤的作用
- 普洱茶鉴赏(普洱茶的十大特点)
- 灰指甲的5个危害 灰指甲危害
- 分享几道香椿的家常做法 香椿的吃法
- 支气管炎的这些食疗方法 气管炎吃什么好
- 围棋入门的基础知识总结 围棋入门知识
- 全球最好的眼霜排行榜10强 十大眼霜排名
- 新世界剧情大结局是什么? 新世界最后的结局什么意思
- 欧莱雅的护肤品怎么样 巴黎欧莱雅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