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 , 这些难以拒绝的人情交易 , 会给演员们带来多少麻烦 。
05
第五个畸形乱象:过度依赖营销手段
质量不够 , 营销来凑 , 是影视行业为了保证效益惯用的套路 。
很多质量堪忧的作品 , 在营销策略的助力下 , 会被包装成好片 。
而且参与其中的演员 , 也会获得超高的人气和热度 , 甚至登上一夜成名的巅峰 。
这种依靠过度营销制造的“成功” , 会自动帮助演员 , 屏蔽一些批评的声音 。
久而久之 , 只能听见赞美的演员 , 就会逐渐失去辨别作品好坏的能力 , 从而自愿去创作一些看似很火实则很烂的作品 。
近期翻车的张翰 , 就是一个被营销误导的例子 。
出道以来 , 他演了很多爆款偶像剧 , 尽管这些爆款中的精品几近于无 , 但是在各种营销手段的加持下 , 他还是红了好多年 。
如果不是《东八区的先生们》烂得过于明显 , 给他招来了这么多的非议 , 估计他到现在还不知道 , 原来自己拍的 , 真的是烂片 。
所以说 , 被资本视为良药的营销 , 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演员 , 让他们于不知不觉间 , 在拍摄烂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06
撕开“烂片” , 这块遮羞布
如何破局?2个当务之急要做
这5种畸形乱象 , 也成了中国影视圈难治的5种病 , 如今还在野蛮生长 。
那么 , 想要改变这种行业现状 , 让更多演员投身到 , 优秀作品的创作当中 ,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必须先弄清楚 , 导致这些畸形内幕存在的根本原因 。
其实归根究底 , 就是一句话: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弄清楚了这一点 , 破局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从业者要尊重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
如何破局?
第一 , 掌握财政大权的出资人 , 要尊重影视创作规律 。
不管是出钱的投资人 , 还是管钱的制片人 , 都要学会借助艺术性来实现商业目的 , 既不能只看利益 , 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干涉创作 。
《疯狂的石头》和《流浪地球》的成功 , 就很具借鉴意义 。
身为投资人的刘德华和吴京 , 并没有把金钱赋予的权力 , 视为管控创作的资本 , 而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影片的创作 。
结果 , 他们投资的作品 , 反而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赢 。
第二 , 各个岗位的工作者 , 也要重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
如果投身各个环节的创作者们 , 能让其他因素都让步于艺术 , 影视作品的质量势必会迎来大幅度的提升 。
被誉为“业界良心”的正午阳光影业 , 就是创造出了一支具有艺术水准的创作团队 , 才打造出了“正午出品 , 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 , 打造了《大江大河》《山海情》等诸多好剧 。
当然了 , 光是从业者尊重影视作品的艺术性 , 还远远不够 , 作为欣赏者的观众 , 也要提升个人的审美眼光 , 对影视作品应该具备的质量 , 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
否则 , 好的作品拍出来没人看 , 影视行业当然不会迎来本质上的改变 。
只要从业者和观众共同进步 , 让好的作品收获应有的效益和关注 , 烂片的时代总会结束 , 好片的春天终将到来 。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果蔬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阅读
- 移民|又一影视圈名人夫妇移民啦?那些早期移民的明星却都在改回中国籍
- 张艺谋|占据中国影视圈半壁江山的“西北帮”,到底有多牛?
- 配音|该管管了,别让演员的这5种病态行为,成了国剧圈里的“毒瘤”!
- 杨紫|影视圈“假鼻子”大赏:谁堪称点睛之笔,谁“越整越残”?
- 影视圈|被官媒点名批评的10部烂剧,观众:每部都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
- 日剧|大衣哥儿媳拍摄视频,三千人点赞很有电影质感,可以进军影视圈了
- 李冰冰|明星李冰冰的“堕落”,是影视圈极大的悲哀
- 杨洋|“杨了又洋”杨洋梦想是舞蹈演员,阴差阳错进军影视圈
- 老公喜欢在外面玩该怎么办-,老公出去玩儿该不该管-
- 影视圈老戏骨排名,老戏骨演员排名-